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提出工作要求、作出战略部署,为加快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方向。“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总书记关心学校体育课程设置、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的谆谆教导,无疑将极大地推动学校体育发展。当务之急,要从思想上摆正对体育的认识,把开齐开足体育课这项硬指标落到实处,让学生成为最大受益者。 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顾拜旦认为,体育是“生命的动力”,其作用“无与伦比”。具体而言,体育不仅能强身健体,对培养人的心智、德行和审美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和精神愉悦也都有巨大意义。有媒体调查发现,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中小学生身高、体重等身体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但体质却大幅下滑,诸如中学生运动会纪录“沉睡”40年无人破、高中班里引体向上少有人达标、体育课长跑改短跑等新闻频见报端,引发广泛担忧。 我们的生活条件变好了,日子过得更舒坦了,但孩子的体质却在走下坡路,原因何在?是孩子不愿运动吗?运动是人的本性,几乎没有孩子天生不喜欢运动。是家长的问题吗?每个家长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身体健康、茁壮成长,参加体育运动当然是必须的,也是支持的。但现状还不够令人满意。随着课业负担不断加重,孩子参与体育活动的激情正在日渐衰退,他们似乎已经满足于扮演成人眼中的“好孩子”角色;家长们的热情也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而消减,认为过多的体育锻炼会耽误学习,得不偿失。与此同时,体育课始终都是学校教育的一块“鸡肋”,一些学校甚至直接将其剔出了课程安排之列。 其实,体育对学生身心成长有着特殊意义,体育锻炼和文化课学习是同样重要的。只有清醒地认识当前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进而作出更长远的谋划。为提升中小学校体育工作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督导评估办法》,明确提出将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程纳入督导评估的范围。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强调了健康第一、开齐开足体育课的重要性。各级各部门要从思想上扭转对学校体育的认识,把学生是否真正满意体育课和体育工作、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是否真正提高作为重要标准,从而真正实现“少年强则中国强”。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学校体育教育的一贯宗旨在于教育和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我们相信,只要付出扎扎实实的努力,在全社会营造起重视体育的良好氛围,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长为德才兼备、担当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指日可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