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直击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同声传译:AI与人同场竞技,你更看好谁?

2018-9-17 19:11:49发布82次查看

东方网记者范易成、王佳妮、解敏9月17日报道: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今天在上海开幕。开幕式高峰论坛上,除了备受瞩目的业界大佬们,会议同时使用人工智能(ai)和人工同声传译提供翻译服务引发与会嘉宾和参会媒体关注。
峰会现场。摄影:范易成
东方网记者在开幕式主会场看到,除了一般大型会议“标配”的同传耳机,会场大屏幕两侧还提供了实时中英文字幕。有趣的是,虽然在同步翻译相同的内容,但两块屏幕上的文字内容并不相同。据悉,左侧屏幕来自讯飞听见,右侧则来自腾讯同传。
ai翻译亮相开幕式 腾讯与讯飞现场“别苗头”
同场竞技,干货十足的“别苗头”之外,两家公司的创始人也在“暗中较劲”。马化腾在发言时表示,这次大会上,腾讯同传的文字识别和翻译都是由机器完成。人工智能的应用总体上还处于初期阶段,今天腾讯同传全部依靠机器,而不是人机协作方式完成,这需要很大的勇气。“机器需要识别不同人的口音,理解个性化的表达,这对于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来说颇具挑战性。”
腾讯同传发布屏幕。摄影:范易成
腾讯同传后方技术支持。摄影:范易成
腾讯智能翻译中心技术总监陈磊告诉东方网记者,腾讯同传是由腾讯翻译君和微信智聆于去年8月跨部门合作,组成的项目团队。最初将技术用于腾讯内部邀请的外来专家授课中,之后因为觉得应用场景很有价值,所以团队对其进行了深度优化。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第一次出现了ai同传,正是由腾讯的团队提供。“和4月博鳌论坛时相比,这次的系统做了新的升级,包括针对口语化的表述方式和特殊口音识别的一些技术优化。”
开幕式高峰论坛上,科大讯飞创始人刘庆峰也分享了自己对ai翻译的看法。在他看来,众多科技巨头都在机器翻译上取得了持续的进展和进步。然而,即使在未来,机器也并不会代替人类,人机耦合才是未来ai翻译发展的关键。
讯飞听见发布屏幕。摄影:范易成
讯飞听见后方技术支持。摄影:范易成
何为人机耦合?讯飞听见工作人员在接受东方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机耦合指人与机器的合作。讯飞听见在部分翻译场景下,运用ai转写技术,配合同传人员的同步翻译,可最大效率地提供实时字幕支持,具有准确率高、转写速度快的优势。目前,机器在字、词的识别速度上是快于人的,但人在语意理解和提炼上又优于机器。因此,各取所长,优势互补的人机耦合是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同传人员很坦然 ai翻译很难做到“信达雅”
虽然两家平台的人工智能翻译各有所长,但此次大会同样设置了传统的人工同传。和以往一样,同传工作人员被安排在所有座位后方的一间口译室中,轮流透过耳机接收讲者的讯息,然后对着麦克风进行翻译。坐于会场中的听众通过特殊的音讯接收设备,听取同声传译员的翻译。
面对来自人工智能的“威胁”,同声传译员倒是十分坦然。他们告诉东方网记者,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ai同声传译的出现几乎是必然的事情,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可以完全取代真人翻译。机器并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翻译过程中有许多文学性、修辞性的内容,是机器所实现不了的。“应当把眼光放得更长远,毕竟人类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是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
上海育成翻译培训中心校长、资深同声传译员王建明在接受东方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来看,ai翻译在笔译上完成度和应用范围会更高一些,尤其在重复内容较多、不带情感色彩的一些技术类手册、规章条款类的内容上,用机器翻译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但就口译领域来说,每个人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他的语言背景,不同人说话时的方言、语音和表述方式会千差万别。要做到翻译的“信达雅”,除了字面理解人们说的话之外,还要感受说话者的情绪和心理活动,去理解话语背后的意图。她认为,这些只有人才能去识别、判断,ai在口译上还和人类有着巨大的差距。
在会议现场,从事市场顾问行业的张女士先是带着耳机,之后又将耳机摘下。她坦言,同声传译有时候听着觉得很累,虽然ai文字翻译还有许多瑕疵,但看起来比较舒服。作为媒体前来报道的不少记者则认为,同时提供机器和人工两种翻译方式非常不错,能交叉比对更便于理解嘉宾发言内容,提高发稿效率。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