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于下周一在上海西岸拉开帷幕。
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机器人将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中心展区里,未来生活已经初具雏形:“老司机”出行可以自动驾驶,老人看病通过机器辅助诊断,妈妈们买单“刷脸”就可支付,孩子和陪护机器人一起“玩闹”……
未来已来,周到君先带大家去中心展区看看
未来智慧机器人陪你养老
在“麦麦健康小屋”,通过智能体检一体机,你可以一站式检查12个项目共26项身体指标,包括体重、身高、血糖、视力、心率、血氧饱和度等。
伸出手臂,点击一下启动按钮,十几秒后你的血压就量好了。这些健康数据立即上传到系统,如果有指标异常,机器会进行提醒。以后,老年人可以在养老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地就近进行日常体检。
长者智能手环、长者智能胸牌、无线呼叫器、智能床垫等智能产品,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情况监测。
以智能床垫为例,把老人的起夜时间设置为20分钟,如果老人晚上离开床垫的时间超过20分钟,异常信息就会立马传送给关联人员。
成熟的“未来养老”需要配备一系列这样的智能设备吗?麦麦养老副总裁郭飞的答案是,不需要!
他表示,照护机器人是未来养老的方向之一,它集成了各项照护设备终端,而且和一般的保姆相比,机器人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具备医疗救护等知识等,可以提供更专业的服务。未来,陪你养老的可能是一台智慧机器人。
无人值守受理站24小时可办业务
在24小时无人值守受理站内,通过一台终端机、一个机器人,就可以办理好各项证件了。
首先,在电子屏上选择好要办的事项,确认材料是否带齐,刷一下身份证确认身份信息,把纸质材料放到旁边的扫描仪下进行扫描,信息会自动上传到系统内进行初步确认。
如果必须提交纸质文件,只需将其放入智能机器人的“肚子”里,它就会将相关文件送到工作人员的手中,各项手续就完成了。
如果是晚上,工作人员已经下班,你可以把纸质文件放入智能文件柜中,第二天就会有工作人员过来取走。
如果你没有时间过来领取证件,还可以选择快递服务直接寄送到家,回家“坐等”证件到手就可以了~
在经过相关管理部门的授权后,未来市民有望通过这样的无人值守受理站一站式办理身份证、护照等。
自动驾驶“解放”双手
在商汤的自动驾驶模拟器里,市民可以坐上模拟驾驶座椅,踩下“油门”,来一场“速度与激情”。
当你的注意力不集中、疲劳驾驶,或者是出现抽烟、喝酒、打电话等行为时,结合了人脸识别、疲劳检测、注意力检测等技术的模拟器就会发出红色警告。
手动驾驶十几秒钟后,模拟车会识别到有人在驾驶,同时屏幕上会弹出“手动驾驶”和“自动驾驶”两种选择。
这时候你可以选择自动驾驶,松开“油门”、放开方向盘,体验一下自动驾驶出行的轻松自在。
自动驾驶汽车拥有“智慧的大脑”,可以对路上的行人车辆进行检测、分析,对车道线进行检测、识别交通指示牌等,不仅可以解放驾驶员的双手,还有望减少人为因素引发的交通事故。
2018年3月1日,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号牌在沪发放。此后多家车企陆续开始了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测试总体情况良好。
在不久的将来,无人驾驶或将成为我们出行的重要方式。
“刷脸支付”不用再排队买单
挑选好心仪的商品,“刷脸”代替排队结账,真正实现“拿了就走”……
商汤科技现场展出的人脸识别技术和sensego智慧商业的解决方案让购物变得更加简单,也让商家更加“懂”消费者。
未来,其ar技术还有望实现沉浸式的应用场景体验,增加客户消费欲望。
商汤科技的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动态捕捉实时视频中的最佳人脸,搜索准确率达到99.8%,同时还能毫秒级实时反馈搜索结果。
sensego智慧商业解决方案可实时处理多路视频,通过开放的api和商家的crm销售管理运营分析等业务系统实现无缝对接,可用于重点顾客识别、客流统计分析、个性化营销、出入管理、支付辅助等多个领域。
消费者挑选好商品后,只需要在结算口出示购买的商品,无需停留保证正常的行走速度,就顺利地完成了第三方支付平台实时扣款了。
陪护+服务机器人能“文”能“舞”
在中心展区,各式炫酷的机器人自然不能错过。
“要一起来high吗?”
随后,音乐响起,机器人开始“舞蹈”起来。
唱歌、跳舞、聊天……陪护功能一应俱全,但开发人员对它的期待并不止于此。
在软萌的外表下,它还拥有一个善于学习的“大脑”,未来你还可以在银行看到它。在银行大堂,它是一名有礼貌的“大堂经理”,帮助你完成你想办理的业务。
在vip客户室内,它是你称职的私人理财师,通过人脸识别等技术确认你的身份信息后,通过它可以完成多样线上业务,余额查询、收支明细、数据分析等一应俱全。
智能系统成为“第二医生”
在医疗领域,现场展出了智能辅助诊断平台。平常医生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观察研究细胞形态,即使这样有时候还是无法准确判断病情。
通过智能辅助诊断平台,只需几秒钟,病人就能拿到诊断结果。即使身处偏远地区,也可以找到众多顶级专家同时为你看病会诊。
对于疾病诊断来说,准确率是重中之重。目前部分企业和医院已经合作上线了相关智能辅助系统,也有医院引进了“机器人医生”,但这些诊断目前仅能作为临床诊断参考,仍需要人工去核实。
人工智能医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核心算法、机器性能的进一步发展,未来智能辅助诊断平台的准确率将不断提升。
机器人是否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