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国科普日上海活动精彩纷呈,中科院院士为何热衷科普?
本周末,“全国科普日”活动在申城全面展开,掀起一阵科学热潮。今天上午,2018年上海市“全国科普日”活动暨上海科普电影周启动仪式在上海科技影城举行,将为观众带来9部、20个场次国内外优秀科普电影。据悉,上海“全国科普日”活动包含13项市级重点活动和67项区级重点活动,其中97%以上的活动在基层展开。
启动仪式上,发布了上海市科协主导开发的“智慧科普盒子”。如今,很多社区的大屏幕处于闲置状态,在这些大屏幕上更新信息不但操作繁琐,对社区管理人员的技术要求也比较高。“智慧科普盒子”有望解决这个问题。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这个设备能对现有科普内容进行数据挖掘,整合海量科普内容,并根据不同小区的人群特征和需求,自动、实时、精准投放至大屏幕。有了“智慧科普盒子”,社区居民能看到新鲜的科普内容和生活贴士,基层科普将变得更加便利。
科研人员是科普工作的重要力量。出席启动仪式的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院士介绍,神经科学研究所一直致力于科普事业,不仅为上海多所中学开设科普课程和夏令营,还翻译、撰写科普文章。去年,蒲慕明带领团队编写了《大脑的奥秘》一书,受到众多读者青睐。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褚君浩院士也是科普达人。在他看来,“科普本身就是科研工作的一部分”。对科研人员来说,科普是一种义务,也是对自我提升。科普工作的价值在于培养公民的科学素养,让人们以科学的眼光看待世界。褚君浩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光电科学技术,因此他的科普内容以光电科技为主,据介绍,光电能量转换与新能源密不可分,光电信息获取包括传感器、遥感等诸多技术。相关人员获取这些科普知识后,对产业发展会有更专业的理解和更深入的思考。
据悉,全市活动在9月15日—21日期间集中开展,部分主题活动贯穿全年。活动分三大板块——上海主场活动、系列在线活动和系列联合行动。不少区级活动也精彩纷呈。例如,科普嘉年华是闵行区的特色科普活动,从9月14日开始持续至9月16日。14日—15日,主办方在新田360广场设置了科普集市、创新屋交流集市活动等30多个宣传活动展位,既有贴近百姓生活的医疗咨询、公共安全、食品健康、绿色种植等互动内容,又有3r(vr、ar、mr)体验、无人机展示、3d打印等高新技术体验项目。今晚,将在浦江镇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科普嘉年华之科普奇妙夜活动,为观众呈上一台由科学秀、科普讲解、微童话等品牌活动中脱颖而出的获奖作品组成的舞台表演,借助艺术表演,让科普变得更时尚、更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