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崇明有一个武警退伍 返乡创业年产值超百万

2018-9-17 10:45:57发布115次查看
  曾经是武警,辞职回乡创业,如今成为深耕田头的新型农民;原本是“农盲”,经几年坚守,如今成为稻虾种养的行家里手...
1988年出生的沈颖啸,外表敦厚沉默,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老成许多,他似乎“深谙”生意之道,却又不擅长走“套路”、讲“套话”。他身上带着老派与新潮两种个性,终在成为农场主后归于和谐,并一同迸发出对生态的执着坚守和对事业的不懈追求。
情怀:深耕家乡生态沃土
沈颖啸是土生土长的崇明人。2012年,带着5年部队生活的历练,他转业进入了事业单位。但当规律的生活让激情无处落脚时,沈颖啸悄悄编织起属于自己的创业梦想。他看到了崇明的生态价值,也深知崇明农产品的附加值,在考察过很多项目之后,最终把目光聚焦到了生态养殖。待时机成熟,他毅然辞掉“铁饭碗”,决心到农田里“金戈铁马”。
2013年,沈颖啸成立了上海新平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选址三星镇永安村,流转土地360亩,用其中125亩水面探索新晋网红农产品——小龙虾的养殖。创业维艰百战多,这一年,沈颖啸深入湖北潜江、江苏盱眙、安徽全椒等多地学习取经,向前辈们讨教小龙虾养殖技术,边学习边实践,他与他的合作社、小龙虾们一起成长。经过不懈努力,沈颖啸首战告捷,赢利15多万元,这是属于他人生的第一桶金,也是他积攒的第一部“生意经”。
责任:分享美味的生态馈赠
沈颖啸一心想做崇明最大、最优质、最生态的小龙虾基地,却被传统的原位繁殖模式困扰。在区农委的牵线搭桥下,沈颖啸与上海市水产研究所的刘智俊博士结缘。2016年,通过刘博士的指导,沈颖啸开始探索应用稻-小龙虾共生模式,通过采用大规格亲本选育和提纯复壮,以及规模化同步繁殖技术,新平养殖基地终于找到了破解传统困境的方法,不再担心小龙虾种质退化、种苗批量供应、种养契合等难题。
这年秋天,新平合作社里,生态小龙虾与生态虾米成了“香饽饽”:60元一公斤的生态小龙虾被经销商们一抢而光,近20万斤取得绿色认证的生态虾米被市民们预定一空。更重要的是,新平基地开始批量化供应虾苗,每年不少于25000斤虾苗由新平发往光明集团等养殖基地,为崇明发展小龙虾养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种源支持。
与此同时,沈颖啸组织编撰的《稻田小龙虾种养结合技术操作规程》获评2017度市级先进操作法创新奖,新平基地真正成为了崇明发展虾稻生态种养技术的输出地和实训地。2018年,沈颖啸带着他的小龙虾登上了央视媒体平台,当镜头扫过碧波稻田,他自信地跟记者介绍起了崇明水产特有的“水下园林”。今年,沈颖啸的“生态经”再次升级,虾稻田不用化肥、不用农药,新平合作社率先成为崇明订单化“两无化”大米供应基地。近年来,合作社平均年产值150万元左右。
格局:但愿崇明岛生态永续
沈颖啸是青年农场主新秀,通过多次的农业技能培训,结识了不少同在创业的兄弟姐妹。在不断打磨与切磋的过程中,他越来越珍惜自己的平台,也越来越珍视崇明这片生态宝地。沈颖啸说,除了小龙虾、“两无化”大米,他还要养鳖、养鳝、养菱角……他希望把新平基地打造成一片生态湿地,最终成为水系生物与游人共享的乐园,为养殖业抒写生态永续的典范。
除了三星镇的养殖基地,沈颖啸在中兴镇还有个苗木基地,从小耳语目染父辈们对黄杨树的雕琢,未来他希望自己也能够成为崇明黄杨产业与文化传承的使者,为崇明花岛栽树育林、谱写芳华。创业之初,他曾暗下决心,要把青春化作汗水,洒在家乡的农田里。如今越来越多返乡创业的青年身影汇集,他初心依旧,希望带领青年朋友们一起耕耘家乡生态岛。
数载垦拓结硕果,不忘初心续繁花。沈颖啸在奋斗中挥洒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创业实现自我、诠释新农民,他愿一直为生态岛建设铺路架桥,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