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至金山区张堰镇建农村口,一座白墙黑瓦马头墙结构、书写着“墙门里”三个字的大门映入眼帘。我一度以为是不是走错了路,明明导航显示这是建农村。在见到村党总支书记张国萍后,他讲述了两个关于“墙门里”由来的故事,解释了我的疑惑。
根据建农村村志,古代这里生活着百余户人家,过着安乐祥和的生活。为了以防万一,他们还挨家挨户修建了矮墙。这连成一片的矮墙保卫了村里的平安,却给新郎带来了麻烦。按照当地闹洞房的风俗,新郎官新婚夜不能走正门,要背着新娘过墙门,才能成一家人。为了让有情人终成眷属,结亲的两家人得用装满了稻谷的麻袋帮新郎将两人高的矮墙垒平,才好让他背着新娘,顺畅地进洞房。在古代农家,能拿出数十袋稻谷的已称得上富足了。
除了富足,这里自古也都是“尚义”的。清末,村里生活着一名闻名乡里的郎中,名叫侯六金,他除了会看常见病,还擅长治疗喉疾。有一年,当地知县夫人患喉疾,多方求治,毫无疗效。听闻侯六金的名声后,知县便派人去请。侯六金几贴汤药下去,知县夫人很快药到病除。知县敬重他的医术,便请他到县城行医。
侯六金谢绝了知县的美意,执意回到乡里行医。因为在整个县城都有了名声,找他看病的人络绎不绝,他便在村中一颗千年松树下给人看病,对穷苦人家,诊治费能免则免,有时还白送几贴中药。自此,十里八村便流传了郎中千年古松下义诊的美谈。渐渐地,因为这里的富足、尚义,人们便将这儿称之为“墙门里”。
听完故事,我带着几分寻找古人足迹的心思,从西门进入墙门里漫步。周围视野开阔,空气清新,清晨的微风缓缓划过脸庞,被大片的绿荫过滤后的夏日阳光也变得温情脉脉。
复行数十步,便可以看到一条静静流淌着的小河,水面如碧,不时泛出点点波光。桥畔的香樟树鲜而绿,像是水洗一般,阳光从叶隙里散出来,投下湿润的影。河的一侧已建成了一条休闲廊道,踩在原木质的地板上,脚下的步伐是闲适的,十步即有一亭,供人歇息。
朝东边望去,眼下是微波荡漾的河水,眼前是鳞次栉比的村宅,宅前空地则长满了各色果蔬,柿子树、南瓜、丝瓜、冬瓜、毛豆……它们以绿色为底,点缀了红的、黄的、白的色彩,天然便是一幅美好画卷。
沿着步道走上百步,再走过一座小桥,眼前便豁然开朗,一片片绿油油的麦苗铺满了视野。张国萍告诉记者,建农村是全镇唯一的纯农业村,拥有村民2230人,仍保留了大量耕地。目前村里正在积极发展休闲农业,打造墙门里农业旅游村,比如在这条胡家浜中,村里打算开设游船服务,现在河边建起的亲水平台正是为了以后方便游客上下船。
“我们还在打造民宿,让游客除了能来村里进行一日游观光,还能住下来。现在试点打造的第一家民宿就在我们对面,这条河畔的东边的第一户。”
跟着张国萍来到4组2130号的村里首家民宿。这是一个典型的农家院子,小院里正在改造施工,但可以看到一小片种着瓜果,五六平米大的花坛已经完工,花坛的外圈设计的是凤凰图案。张国萍告诉记者,这都是由村里泥瓦匠设计完成的。建农村在经济条件方面还处于弱势,但是2000多名村民劳动力是其独有的,所以村里一直引导村民加入农业旅游村建设中来。
推开门,入眼便看到两个大型冰柜,民宿管理公司人员介绍,这是专门用来冷藏土鸡土鸭、瓜果时蔬的,游客入住后,可以买冰箱里的菜自己烧饭,二楼还有一个烧柴火的民间土灶,用大灶烧出的饭菜特别香,所以专门保留了下来。
“这些冰柜里的土鸡土鸭土鸡蛋,瓜果蔬菜都是从我们村民家中买的,这样我们的农产品一下子就有了销路。平时也需要打理卫生的人,又可以为村民提供工作岗位。现在这里有八个房间,10月1日可以改造完成。”张国萍介绍。
走出民宿,不远便是胡家浜桥,与前面的种植的香樟不同,这一段两岸杨柳依依,夹杂着果实可以做弹弓丸子的“碰碰果树”、红杉、松树……地上则是茄子、秋葵、芝麻、羊眼豆,甚至走到农户家门口的自留地,还有长着棉花等经济作物的。
路过一家名为“188艺术仓库艺术家驻场工作室”的农宅门口,张国萍介绍,这是听说村里想搞农业旅游村、田园综合体,今年刚过而立之年的本村村民周英回来设立的。今后,她可以一边工作一边陪伴父母,家里老宅会被改造成艺术家工作室,门前空地则将建起可供游客参观的“柴窑”……把艺术、农业与旅游结合在一起。
“除了周英,我们村里的五院一基地也是在打造村民多元参与的平台,像大学生吴苗就承包了25亩的葡萄园。五院一基地包括草莓园,蔬菜园,梨园,葡萄园,村民公园和墙门里综合体,合计占地150亩。”张国萍一边说,一边领着记者走向草莓园。
一路上,不管是井边还是厕所,村里几乎每一处角落都可以看到白色为底,画着绿色松柏、白墙黛瓦人家的简单墙绘。到了“草莓园”门口,只见门口也画着两幅墙绘,一幅是新郎踩着麻袋背着新娘过墙门,另一幅是千年古松下,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在帮排队的病人义诊,“背着新娘过墙门”“郎中千年古松下义诊”这两个故事也被村里用风俗墙绘的形式描绘了下来。
“草莓园、葡萄园、蔬菜园里面都是采用大棚滴灌的形式管理的,这也有利于游客游玩和采摘。”张国萍表示,目前村里正鼓励村民将家里的土地交给村合作社统一管理,以土地入股,参与到村里休闲农业的开发中来。
沿着草莓园往东走,便到了“彩虹蔬菜庄园”。最先引起我注意的是,门口姹紫嫣红的百日花,通过无土栽培,这种花有红、黄、白、紫、粉等五种颜色。庄园的承包者表示,这里还能栽培各种颜色的蔬菜,如红色、黄色、黑色的茄子,奶油味的生菜等花果蔬菜,既可以供观赏,也可以提供给附近饭店做菜肴。
临近中午,我们一行来到村里首家私房菜馆用餐。聊天中,我得知饭店的老板以及厨师是一对夫妻档,名叫陈连君、褚雪华,以前在杭州大型企业里当厨师,经常负责招待外宾。因此,褚雪华除了烧的一手极好的本帮菜,还会做西餐和日料。
年纪不小的他们叶落归根后,听说村里要开发旅游,闲不住的两人便搞起了私房菜馆。“我们这饭店今年三月开张后,随着村里越变越漂亮,我们的生意也越来越好,我们相信过两年墙门里肯定会更好。”夫妻两人笑言。
吃饭中,店内名为“望秦啤酒”的包装引起了我的注意。据介绍,这也是村内土生土长的年轻人孙玉林,趁着建设休闲旅游农村的“东风”,捣鼓出来的新项目。之所以叫“望秦啤酒”,也是因为离饭店所在西北方向三公里左右,有一座“秦望山”,传说秦始皇曾经来过这里登高望远,因此得名。
在半个月前的“相约墙门里,永远不分梨”的首届乡村音乐啤酒采摘季上,村民和游客喝着“望秦啤酒”,欣赏着自家文艺团队带来的木兰拳、沪剧、歌唱等表演,度过了难忘的盛夏一夜。
饭后,阳光变得毒辣起来,我们一行来到了村中的村民公园。公园中不仅有常见的香樟,还有较为名贵的红豆杉、落叶松、白桦等,之所以这么“高大上”,是因为这片公园其实属于私人承包种植的绿化。张国萍介绍,这片区域在承包给私人租种后,村里结合村民需求,将这里改造成了绿树成荫,拥有步道、凉亭的小公园,这也是区内首个村民公园。
村子很大,我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才丈量了一半。但我知道,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回乡创业,下次再来建农村的时候,它又将会是另一番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