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创"一居五岗"工作机制
2018-9-17 10:39:39发布89次查看
“终于可以告别‘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的日子了!”车站南路上一家商铺经营者崔女士颇为感慨地说道。近日,凉城新村街道在“六无”创建中又“啃下”一块硬骨头——凉六居民区24户二楼居民利用临街一楼商铺屋顶搭建的近500平方米违章建筑被全部拆除了。
“组团”违建隐患多居民怨声载道
凉六居民区有几幢房屋一楼是沿街商铺,二楼及以上为居民住房。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二楼的居民纷纷“破墙而出”,利用一楼商铺的屋顶,为自家搭建出了额外的洗衣房、客厅、餐厅,甚至娱乐室。
原本开阔、畅通的一楼商铺屋顶上聚集了一间又一间的房屋,导致屋顶积水严重,并引发一楼商铺漏水、渗水。在一家销售手机的商铺内,记者推门进去就闻到一股发霉的味道,天花板上更有明显的大块霉斑。在一家奶茶铺的操作间,天花板一处吊顶被拆下,有水滴滴答答地流下来,下方放置着一个塑料桶。店员介绍说:“屋顶上是居民搭建的洗衣房,放了洗衣机、烘干机,也没好好做排水管,常年积水、渗水,也没法修。如果外面下雨,我们里面也下雨。”
更为糟糕的是,日积月累之下,整栋居民楼渗水现象严重、外墙脱落。然而,一楼屋顶被违章建筑“占领”,既无法对屋顶进行全面修葺,也无法搭起脚手架对整幢楼进行维修。这让商铺经营者、居民叫苦不迭。另外,这些违章房屋不少是用泡沫夹板材料搭建而成的,存在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约500平方米的违章搭建,成为社区居民信访和投诉的“重点对象”。
自本区全面展开“六无”创建工作后,凉城新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决心以此为契机,全力解决这一困扰居民多年的难题。
建攻坚小组拆违工作有“温度”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多次组织召开专题推进会,很快,一个包含街道协调员、城管执法、片区民警、居委书记和主任、物业、第三方保障等成员的攻坚小组成立了。攻坚小组在制定拆违工作计划以及拆违后外墙修复和平台楼顶防水修复、美化方案后,马不停蹄地在整个居民区开展调查摸底、现场核实、建立一违一档,同时兵分几路开展社区走访,逐户分析、分类施策,逐步加大攻心力度、化解矛盾。拆违涉及居民利益,攻坚小组上门做工作时常常吃“闭门羹”,有时还要遭受指责辱骂。但在短短20天内,攻坚小组就先后召开了13次工作推进会,上门做工作90余次。
目前,凉六居民区拆违工作已进入尾声。接下来,将首先对临街一楼商铺屋顶进行防水修复,并结合“美丽家园”项目对居民楼外墙做修缮和美化。
创“一居五岗”机制形成合力
其实,凉六居民区连片违建的拆除,只是整个凉城新村街道“六无”创建工作的一个缩影。
截至今年上半年,在街道的严密组织下,拆除了位于广粤路的金诚利建材市场含花鸟市场在内的24000余平方米的违章建筑;完成了以原广粤建材市场为代表的300余个点位的拆除整治工作。今年8月,街道继续推进“六无”创建工作,完成拆违47个点位,面积达400余平方米;占绿占道违规开门封门112处,今年,累计已完成拆除点位204个,面积38000余平方米。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街道上上下下“拧成一股绳”的合力,从机制上确保了“六无”创建工作的全面推进。“六无”创建工作启动前,街道即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任组长,组员包括街道八办一所和双管单位负责人;设立“六无”创建工作办公室,成立3个攻坚督导小组,形成街道党政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牵头抓、街道携居委合力抓的工作机制。
街道在“三委合署办公”的基础上,在成立居民区攻坚小组时,将片区民警和居委城管工作室同步纳入,实现“一居五岗”合力。居委、业委上门和居民谈心听需求,物业协同配合,同时考虑拆后修复和环境美化,社区民警、城管上门向居民宣讲政策、法律法规。
机制上有保障,全街道上下形成合力,由此,凉城新村街道的“六无”创建工作在有序、平稳中顺利推进。截至目前,该街道已实现27个居委会全覆盖上报验收,25个居委会通过验收。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9月底前,将基本完成无违建村居创建工作。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