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上海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上海要基本建成以法治为基础、政策完善、技术先进、社会协同,与上海卓越的全球城市发展定位相适应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
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垃圾分类工作,社区居民和单位都是主力军,要逐步养成“减量、循环、自觉、自治”的行为规范,创新垃圾分类处理模式。而在这其中,还有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那就是我们的社会组织。
9月12日下午,曹杨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正式开放。而中心开放的第一天,垃圾分类就成为社会组织讨论交流的第一个话题。来自社区的10余家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美丽曹杨·我们共同在行动” ——如何推进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社会组织论坛。
与会的各家社会组织就如何发挥自身作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深化达成了以下四方面共识:1、前期可以通过宣传,培训,实践活动等手段介入社区,组建内生型志愿者团队,辅助社区工作,成为居民和居委会之间的桥梁作用,共同推进垃圾分类,同时也是社区自治内容之一。2、提高居民生活环境,从生态社区建设着手,如墙饰微绿地,屋顶花园,百草园,一平米果园等等形成社区生态文化建设。3、配合家庭零废弃,资源回收再利用手工制作、展示、活动等进一步改变居民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打造美丽楼道,环保长廊,家风家训等,共建文明和谐社区。4、与专业企业合作,通过智能化设备做精细化管理,通过数据统计、奖励机制,有效地并有的放矢的共同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垃圾分类工作任重而道远,愿方方面面都来关注和参与垃圾分类共同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