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和课堂研究(一)——做一个乐学与善思的教师 ——普教院附校教学专题讲座
2018-9-14 0:00:00发布176次查看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专业素养,2018年9月7日下午,普教院附校开设“教学改革和课堂研究(一)——做一个乐学与善思的教师” 教学专题讲座,王春花校长主讲。
讲座首先提出课程改革要实现的改革目标,指出上海基础教育在“教育价值观”、“教育质量评价”、“学生培养模式”、“教师专业成长”、“教育管理方式”五方面的转型,从“打开经验世界”、“发展抽象能力”、“给学生挥洒的空间”三方面明确学校教育的作用,重点解析“学校课程建设”、“学校教学管理者的功能和角色”、“教研组长的角色”等概念,围绕“教学计划”、“课堂管理”、“知识的解释与演示”、“提问”、“练习与家庭作业”、“非言语性行为”、“教学评估”等方面了解专家型教师和新手教师在教学行为上的差异。
期间,王校长提出了“教师如何成长?” 、“认识、实践以及反思指的是什么?为什么?”的思考题,并引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关于教师的三个特征及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柏林内尔关于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五个阶段的特征针对性地进行教师的教学解析,指出教师课堂教学是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的循环;出示教师成长公式,指出研究学生,是起点、是基础、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成长就是培养洞察力,洞察自己的教与学生的学适切与否,吻合,并拥有根据情景做出选择与判断的能力。
王校长要求每位教师有效施教——有效分配教育学的时间,把课讲得受欢迎,让自己成为吸引学生喜爱学习的一部份,理解并实践、不放任、宽容待生;并以学生为本——公平对待每个学生,承认差异、利用差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感情世界;强调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是检验教育的唯一指标。
开学第一课中讲座的精髓需要每位教师加强学习,在实践中不断领悟、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继续从学生出发,扎根课堂,不断高效提升教学质量。
普陀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