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浦东新闻

浦东启动19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

2018-9-14 0:00:00发布123次查看

未来35年,上海将通过实施百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来打造一批家门口的好初中,以进一步提升本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从新区教育局获悉,浦东已围绕“强校工程”出台区级实施意见,新区的19所公办学校成为该项目的实验校,将陆续启动“强校工程”建设,力求挖掘潜力、做强内功,成就家门口好初中。

今年3月,上海发布中考改革方案,其中一个重要导向就是鼓励学生选择以公办初中为主体的不选择生源的学校。“强校工程”的推出,正是着眼于“做强内功”、进一步“抬升底部”、持续缓解择校热,让学生就近享有优质初中教育。

经各区遴选和学校自主申报,市教委于7月确定了116所“强校工程”实验校名单、覆盖全市16个区。浦东共有19所公办初中入围,包括12所初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和6所完中。

 

逐一摸清校情“对症下药”

 

最新数据显示,新区现有初中学校140所,在校生逾10万,其中包括初中8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4所、完中21所;公办117所、民办23所。从地域分布上看,98所在城区,42所在农村地区。作为教育大区的浦东,初中学校体量大、分布广,存在着校际间质量均衡状况不够理想的问题。

“强校工程”的实施,将成为新区在初中学校促均衡、提质量、创特色、增效能、强队伍的有力抓手。记者获悉,浦东将“强校工程”列入区大调研课题,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访谈、查阅资料、实地踏勘等多种方式对19所实验校进行逐一排摸和调研,分析了相关情况并形成专题报告,报告涵盖学校基本信息、校长基本信息、教师情况、生源情况、硬件配备、参与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情况、学业质量绿色指标和发展需求8大方面。同时,19所实验校普遍存在以及各校特有的问题、困难和需求等,也在调研中被逐一厘清。

 

每所实验校配备市级名校长

 

新学年开学前夕,《浦东新区教育局关于实施初中“强校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浦东实施意见》)正式出炉,明确了工作目标、主要内容、推进机制和保障措施等,落实相关部门和单位的任务分工。

《浦东实施意见》明确,将为每所实验校配备一名市级名校长(含培养对象、特级校长)、两名名师(含培养对象、特级教师);遴选、培育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加入“双名工程”教师“种子计划”,确保每一所实验校有不少于5%的教师纳入“种子计划”;确保19所实验校都加入到紧密型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团队,为其建立动态发展档案。同时建立区级指导专家团队,为每所实验校配备不少于3名指导专家,指导学校制定3年实施规划,形成“一校一规划”,并给予全程专业指导。

据悉,新区成立了实施初中“强校工程”工作领导小组,目前已启动研究制订对实验校的专项督导评估方案(含指标体系)。这一方案将突出增值评估,把“绿色指标”表现、学校综合考核等进步情况作为评价实验校建设主要指标。未来,新区还将组建专家组依据督导评估方案,每年两次对实验校开展增值评估,及时监测实验校的建设成效,同时开展对“牵头校(支援校)”辐射引领的评估。

 

打造家门口的好初中

 

“强校工程”的实施,无疑给一批潜力学校注入了一剂发展“强心针”。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实验校已陆续推出相关举措,对学校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地处高桥古镇的上海市育民中学,拥有70多年历史,校内的“蓝鸿铭海洋鱼类标本馆”是上海市普教系统唯一一所被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标本馆。校长柴建荣表示,未来将利用这一办学特色开发校本课程,加强海洋文化课程的学科渗透,把海洋文化教育渗透到各学科,融合在日常教学之中,贯穿于培养学生的各个阶段,形成整体化的海洋文化教育。

新学年开学前,上海市吴迅中学加盟华二浦东教育集团,这所地处浦东中部地区的普通完中,已迈出了“强校工程”建设的关键一步。校长李群介绍,学校已有3名教师申报了“双名工程”的“种子计划”,未来学校将进一步践行“提供适合的教育 成就学生的成长”的办学理念,用智慧和责任共同谱写学校发展的新篇章。

上海市建平中学南校2015年加盟建平教育集团,2016年开始成为塘桥学区建设领衔学校,“强校工程”给学校带来了新机遇。“围绕‘强校工程’、紧密依靠建平集团,我们提出了促进学校发展的六大策略:协同共进、资源共享、特色共建、管理互通、师资互研、学生互动。”校长董永刚表示,该校是塘桥社区唯一一所初中,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努力同所在社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背靠社区实现共同发展,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