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各街道社区都在努力建设社区志愿者工作,但在工作中免不了会出现各种问题:
如何来规范志愿者的服务?
如何使志愿者有家的温暖?
如何让志愿服务有地方,有时间开展?
如何推广志愿服务?
为此,北新泾街道特别设立了一座社区志愿者服务中心,通过中心的常态化运营,结合大调研工作,为街道志愿服务寻找新的突破点。
北新泾街道社区志愿者服务中心坐落于天山西路350弄55号,面积达400多平方米,自启用“志愿云”管理系统以来,各类注志愿服务团队256支,注册志愿者有8104人,占常住人口的14.7%,至今为止发布项目1363个。
记者了解到,社区内的志愿服务有队伍、有阵地、有宣传、有服务。目前配备专职社工1名,长期固守志愿者2名,开通志愿者专线电话。更好地组织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志愿服务、打造特色品牌。
“一二三四五六七”志愿者工作新格局
在大调研过程中,北新泾街道社区志愿者中心也通过资源整合推出来了“一二三四五六七”的志愿者工作新格局,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
一个社区志愿服务中心
二
两支专业的社会组织团队(上海绿梧桐公益促进中心和思麒青少年成长中心)
三
三方:居民区志愿者队伍、“两新”志愿者队伍和区域单位志愿者队伍三方协同发展
四
四项行动:颐项关爱社区老人、屹项关爱社区儿童、毅项关爱社区残疾人、易项关爱农民工
五
五大责任片区:将居民区学雷锋志愿者服务站划分为五大责任片区,并根据各自特色有侧重地举办志愿服务活动
六
六大服务版块:文化体验类、兴趣培养类、素质拓展类、生活理念类、能力提升类、志愿者招募类
七
七大功能区域:宣传展示墙、志愿云信息室、咨询接待台、益起来阳光小屋、志愿者之家活动室、国际志愿者服务站、阅读者自助台。
通过这七项举措,结合大调研,全面提升了硬件、拓宽资源、突破创新,让志愿服务活动进入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社会化发展的新常态,从而不断增强社会服务功能、营造社区志愿文化氛围、活跃睦邻友好环境。
北新泾街道还通过志愿服务“凝聚人心、惠及百姓、邻里守望、服务共享”的理念,在社区开设5个特色工作室、10个志愿服务基地、10个专业志愿服务团队。
中心每月对团队负责人进行不同内容的培训,从法律普及、团队建设、组织管理、特色培育等方面提升各团队的自身管理能力,同时,有针对性的挖掘一批志愿服务带头人,如“七彩虹工作室”、书记阿妈赵邦玲、上海优秀交通志愿者陈建、蛋雕达人李亚非等。
中心也同样注重培育优秀、有潜力的志愿服务团队,马路娣调解工作室就是在本社区开花结果的成功案例,不仅在专业调解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志愿服务资源,为社区居民区提供更专业化的志愿服务。
通过每半年开展优秀典型任务、特色案例座谈交流、与兄弟单位的头脑风暴活动等,营造了志愿服务经验交流、信息共享的良好氛围。
此外,志愿者服务中心还依托街道精神文明建设大会、街道级“十佳”好人好事的评选、居民区优秀志愿者评议、修身达人作品展等平台,表彰一批表现突出的优秀志愿者和修身达人,以此鼓励更多更好的志愿者参与到社区各类志愿活动中。
通过志愿者服务大调研工作,让街道志愿者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让社区居民,融入志愿,爱上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