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王佳燕9月13日报道:垃圾被认为是最具开发潜力、永不枯竭的“城市矿藏”,是“放错位置的资源”。上海已经提出,到2020年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体系。今天上午,记者来到普陀区甘泉路街道长富大厦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洁净的玻璃门背后,红、蓝、黑、棕四色垃圾桶整洁地排列在厢房内,一名分拣员正在对湿垃圾进行二次分类,随后,通过厢房内配备的专用粉碎机对分类后的湿垃圾进行粉碎清理。分拣员、粉碎机,都是普陀区探索生活垃圾“二次分类、就地减量”新模式的结果。
据了解,分拣员主要承担简单辅助分拣、分类垃圾称重、湿垃圾粉碎、可回收物收集、厢房保洁、分类知识宣传等工作任务。甘泉路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居民普遍尚未熟悉具体的垃圾分类具体规则,比如贝类的壳、大骨等常被居民误归类至湿垃圾。因此,现阶段街道要求居民在家简单按照“干湿两类”进行分类,并且聘用了分拣员对垃圾进行二次分类。一方面,对居民分类错误的进行纠正和宣传,另一方面,对是垃圾进行进一步细分,对于易碎的投入粉碎机进行粉碎,对不易粉碎的单独挑出来,集中后由区绿化市容局专用车辆运走处置。分拣员在此过程中同时起到了宣传员、指导员、粉碎员都中作用。
把垃圾消灭在源头无疑是减量的最佳方式。今年4月,甘泉路街道作为普陀区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试点之一,开始探索“二次分类、就地减量”新模式。目前,已投入使用的新模式厢房为14个,在建6个,本周计划进场施工6个,力争在九月末完成30个点位设置布局。其中,已投入使用的新模式厢房覆盖12个居民区的17个自然小区,总户数8616户,湿垃圾总量36713.95公斤,户均减量4.26公斤。从6月22日陆续开始试运转以来,截止8月31日共运行81天,其中,日平均粉碎量最高的是子长居民区,共粉碎湿垃圾总量11498.2公斤,日均粉碎减量161.95公斤;户日均粉碎量最高的是长富大厦,户日均粉碎量为0.815公斤。
除甘泉路街道外,宜川、万里和桃浦3个街镇也是本次普陀区探索居住区湿垃圾就地粉碎处置二次分类减量的试点。今年以来,普陀区立足“源头减量、全程分类、末端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原则,在全区范围内深入探索适合区情的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模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1至8月,普陀区各项分类减量工作指标基本已完成。其中,两网融合体系建成再生资源回收网点119个,完成率111.2%。分类居住区覆盖户数新增62555户,完成率114.1%,绿色账户新增78760户,完成率98.7%。完成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告知1238家,完成率106.6%;开展专项执法检查16次,发放整改单41张,发放处罚单29张,处罚金额224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