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支撑垃圾全程分类管理 市人大为做好审议准备赴黄浦区调研
2018-9-14 8:03:00发布89次查看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拟提交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为做好法规审议的准备工作,昨天,市人大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赴黄浦区实地调研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并听取市政府相关部门关于法规草案起草情况及主要内容的汇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一璀出席调研座谈会并讲话。组成人员一行先后调研了黄浦新苑垃圾分类、“两网融合”资源智能化回收情况,中南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情况以及王宝和大酒店的垃圾分类情况。
据悉,自2001年以来,本市生活垃圾年均增长量超过3%,目前的生活垃圾处置量接近750万吨/年。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垃圾末端处置面临巨大压力,只有普遍推行垃圾分类,才能促进源头减量、资源利用,进而减轻末端处置的压力。垃圾分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是一场攻坚战,亟待通过立法予以保障。
而本市自1996年以来开展了多轮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推进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为立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截至2018年8月底,干垃圾处置能力达到2.35万吨/日,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达到3900余吨/日。全市住宅小区的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超过60%,“绿色账户”激励机制覆盖居民500万户。
殷一璀指出,上海的生活垃圾管理事关全球卓越城市建设和市民生活方式改变,重要而艰巨,需要下定决心常抓不懈。面对拟提交审议的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要切实增强立善治之法、立可行之法的责任感,最大程度用足用好现行法律资源,支撑本市垃圾全程分类管理;最大程度促进社会共识形成,平衡好各方利益诉求;最大程度固化现有好的经验做法,增强法规的可操作性;最大程度调动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增强每位市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共建生态之城的责任意识。在法规审议中要聚焦关键条款,在社会动员和宣传上要注重市民的应知应会,努力实现法规的有效性,为上海的城市家园更美好和市民健康生活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小玫、肖贵玉、莫负春参加调研。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