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委政法委调研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
2018-9-14 10:18:13发布102次查看
近日,长宁区委政法委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基层座谈会、专家评审会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认真梳理了街面、小区等30大类重点单位、重点部位、重点场所视频监控资源、系统现状和应用需求,深入查找我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存在的短板。
长宁区委政法委在调研中发现,目前,长宁区各类视频监控5.5万余路,由于监控建设基本以满足本部门、本单位需求为主,建设阶段各自独立,导致重复建设且存在盲点,缺乏统筹安排。如我区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覆盖率仅为74.1%,重要部位仅为87.2%。因为前期缺乏统一规划,导致图像信息在质量、交换模式、编码以及系统控制等方面难以统一,且视频监控功能单一化,难以满足公共安全应用需求。另一方面,由于视频监控的建设是由各部门、单位分头实施,且部分监控建成后疏于管理、形同虚设,制约联网应用,也影响了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康发展。
为此,长宁区委政法委在区“雪亮工程”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下,结合区域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积极推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集约化、联网规范化、应用智能化建设。区委政法委坚持“雪亮工程”、“智慧公安”齐头并进,并肩作战,通过联网5079个监控,新建1308个小区微卡口,升级700个街面监控,推动联网平台、共享平台建设,确保我区初步实现“全网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工作目标。同时,聚焦“进博会”重点任务、90%小区入室盗窃案件“零发案”难点任务、节点稳控等痛点任务,聚焦“进博会”重点区域,治安防范薄弱小区等重点小区,易聚集扰序滋事人员等重点部位,率先布点建设集人脸、人体、车辆、人群等智能应用的高清监控探头。结合心理服务区域优势,依托社会心态采集分析机制,试点建设笑脸指数等智能应用;结合使领馆集聚区域特点,深化敏感人群等高危人群人脸识别等智能应用,有效应对反恐实战需求,实现精准感知、精准推送、精细治理。不仅如此,区委政法委顺应城区精细化管理、公共安全管理的实战需求,将区—街—居三级综治中心、网格化中心和教育、卫生、民防等单位列为首批共享应用单位,加快联网平台、共享平台建设和应用,确保项目建成后“好用、管用、实用”,给相关委办局和居民群众带来获得感,也为“雪亮工程”后续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