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申城各大居民区正在推进垃圾分类。但在这过程中免不了遇到各种问题:
做得好的居民区都有哪些特点?居民不愿意分类的原因在哪里?无垃圾厢房小区怎么做垃圾分类?出租户比例高,推进垃圾分类有困难,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长宁区社建办结合大调研工作,组织开展“垃圾分类,自治先行”治理微课堂。
长宁区委常委、副区长陈华文参加了本次课堂,并表示长宁作为垃圾分类的试点中心城区之一,应积极探索如何自治先行调动居民积极性,通过此次微课堂大家进行分享交流,共同讨论遇到的困惑与难题,学习借鉴经验做法。
本次课堂聚焦城市综合治理难题的垃圾分类工作,长宁区作为整区域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6个试点区之一,在垃圾分类具体工作中,总结出了一套机制模式,更是涌现出一批对基层有参考、有借鉴价值的优秀案例。
上航新村垃圾分类投放点
居民自制的扫码手机架——帮助不擅长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更便捷地扫码积分。
上航小区垃圾分类志愿者张夏萍阿姨,提到了上航新村所属的独特地理位置,靠近虹桥机场,300多户中有三分之一是租户,而且空乘飞行人员比较多,上下班时间不能保证,志愿者一次次上门劝导,换得了空乘租户们的一致支持。
虹桥街道荣华居民区书记盛弘分享了国际社区中如何发动业主和租户、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人士参与垃圾分类的经验。
本次特邀的课堂观察员,复旦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刘建军、解放日报主任记者王海燕、长宁区人大代表应平、长宁区政协委员陈勇对台上的主讲人抛出了一系列问题。
刘教授以通过立法杜绝酒驾取得的明显效果为例,抛出如何把握垃圾分类中从严立法和自治先行的关系,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
最后,市绿化市容研究室主任王永平肯定了长宁区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及取得的成绩。也肯定了这样的“治理微课堂”的形式,希望各位一线工作者能从中受到启发,以后能有更多更好的案例涌现在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