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宁,有一群可爱的“绿马甲”活跃在每个街道社区,他们是来自喜雅爱心社区服务中心的垃圾分类志愿者们。作为全区推进垃圾分类团队中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每天深入社区、单位,播撒垃圾分类的绿色种子,传播绿色环保理念。
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进社区。今年,长宁区将有247个小区开展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自觉投放。面对新的投放习惯和管理模式,“绿马甲”们提早深入社区,围绕垃圾四分类标准、定时定时点投放要求、垃圾中转处置等内容,对社区的宣传者、志愿者、箱房管理员开展业务培训指导。1-8月,“绿马甲”们共在社区开展各类宣讲活动200余场。
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进单位。除了深入社区,“绿马甲”们还来到高大上的商务区,走进写字楼和办公楼,围绕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的要求,开展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宣讲。
绿色账户积分“三倍”兑换活动。为了鼓励居民源头自觉分类的热情,在定时定点自觉分类投放小区积分兑换从100积分兑换3元提高到100积分兑换9元,受到居民们的热烈欢迎,形成自觉分类—奖励机制—自觉性增强的良性循环。1-8月,“绿马甲”们共开展绿色账户消纳活动105场(三倍积分消纳活动8场),参与居民9580人次,消纳积分1898余万分。
“垃圾去哪儿”科普参观活动。作为每年的必备活动,今年的“垃圾去哪儿”科普活动先后组织了全区各街镇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负责人、社区垃圾分类志愿者、中小学生及家长、热心市民赴浦东老港镇,参观老港废弃物处理中心和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科普展示馆,实地参观的直观感受增强了大家参与垃圾分类的决心。1-8月,共组织“垃圾去哪儿”科普参观11次,参观人数达600余人。
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垃圾分类进课堂。利用暑期时间,“绿马甲”们走进仙霞街道爱心暑托班,为孩子们带去有意义的垃圾分类小知识,和小朋友们一起“变废为宝”,用可回收物制作创意垃圾桶,让小朋友在游戏中学到垃圾分类知识。
随着“绿马甲”脚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从“知道要分类"转变为"知道怎么分类",从“知道很重要”转变为“自己要参与”。伴随着全区垃圾分类工作一系列目标、措施的强势推进,通过党建引领,探索创新,越来越多的垃圾分类实践经验在社区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