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为何拿下土地迟迟不开工?至关重要的审批问题怎样在允许企业精益求精的同时确保市区两级无缝衔接?来看青浦区委常委、副区长余旭峰的调研手札。
打造长三角最具制度竞争优势的区域,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青浦区委常委、副区长余旭峰。
作为青浦区分管综合经济的副区长,我在大调研中担任园区调研组组长,牵头对各个产业园区开展调研。
如何打造长三角最具制度竞争优势的区域,营造最好的营商环境,让企业有更实在的获得感?我觉得,通过大调研发现问题、破解难题,以“店小二”的精神服务企业,是一项重要的抓手。
漕河泾赵巷园区是地方政府和漕河泾开发区都十分重视的项目,但是拿地以后却迟迟无法定下开工时间。原因在哪里,又该如何解决?
科创园区拿了地却无法开工
漕河泾赵巷园区是由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和青浦区赵巷镇政府合作开发的产业园区,是市西软件信息园的重要承载区,位于轨道交通17号线嘉松中路出口,规划建设用地约492亩,总投资约100亿元,项目共分为四期。
该园区将以科创为核心,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集聚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新兴技术运用等多元化产业。园区建成后,将使赵巷区域汇聚各方优质资源,成为科技创新、产业集聚的新高地,在传导城市功能、放大轨交辐射效应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园区也将成为青浦东部区域新地标、产城融合发展新典范。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漕河泾赵巷园区的一期项目一直无法定下开工时间。这对市西软件信息园的开发建设,对轨交17号线的关联地块开发,对赵巷区域的经济发展都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竟是开发区精益求精所致?
今年6月15日,我来到漕河泾赵巷园区开展实地调研,了解到一期项目开工难的问题,不禁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地方政府对项目非常重视,漕河泾开发区也对开建产业园区翘首以盼,但是开工怎么就这么难呢?
仔细询问后,我找到了一个重要的原因——漕河泾开发区为了打造一流的产业园区,多次论证、多轮修改设计方案,导致无法申报后续的相关许可。
原来,现行的审批程序要求,申报材料交全了才能受理。方案一旦有所修改,就有可能导致审批内容发生变化,如果要一次性提交完整的材料,报批时间就要大幅往后拖了。
不能再拖了!再拖要拖到什么时候去?看到园区面临的实际困难,我和漕河泾园区的负责人当场商议后拍板,确定漕河泾赵巷园区一期项目要确保在今年7月18日开工。
出招——容缺受理、并联审批
我协调区发改委总负责,将该项目作为本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项目,每天关注项目审批进展。
如何解决至关重要的审批问题?我提出,要开展“容缺受理、并联审批”——漕河泾园区作为国有企业,对暂时无法提交的个别材料出具书面承诺,各区级部门要“提前介入,容缺受理,审核前置,补齐发证”,确保园区在开工之前拿到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
一方面,区级审批部门提前介入、齐头并进,先行审核设计方案和图纸,提出修改意见,及时交由设计单位同步修正,确保问题在发证前修改完毕。
另一方面,对于需要市级部门审批的事项,区级部门各司其职、主动跨前,提前做好沟通工作,将市区两级部门的审批工作无缝衔接。
在区规土局、区建管委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漕河泾赵巷园区一期项目顺利取得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在今年7月18日上午正式开工。
从6月15日到7月18日,在1个月零3天的时间内,漕河泾赵巷园区实现了从方案落地到正式开工。
当好店小二,做好协调人
对于漕河泾开发区提出的三期商业住宅改为租赁住宅的建议,我认为符合当前发展租赁住宅的大趋势,并可为园区招商和吸纳人才提供保障,应当予以支持!我积极协调区规土局,争取市级部门的支持,加快推进三期项目土地出让,力争年内完成。
为了给入驻园区的企业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我协调区发改委牵头,赵巷镇协助,在漕河泾赵巷园区引入银行机构,开展“政银合作”,帮入驻企业代办证照,把“最多跑一次”升级为“最多就近跑一次”,落实青浦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举措。
原来心里没底的开工节点提前了,园区项目的推进加速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速了,整体的营商环境改善了……可以预见到,将来的漕河泾赵巷园区将是一个最具制度竞争优势、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产业园区。
一个园区的难题解决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继续深入基层,看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为广大园区和企业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