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台风吹,台风吹,台风吹完西风吹。白露一到,天气开始寒凉,预示着秋天的到来,夏天的终结。白露过后,热气流渐渐地被冷空气压制,随着冷空气的上线,暑热也将逐渐消散。因此就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的说法。
白露身不露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白露到来时,晚上会感到凉风习习,在夜里久了,凝结的露水都能浸湿了罗袜。晚上睡觉时记得关窗,可以适时地换上薄被。
虽有春捂秋冻的习俗,但是也要根据自身健康情况选择冻的程度。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儿童和身体机能减退的老年人,一旦寒气入体,则会有支气管炎、冠心病、中风病等找上门来,此时得不偿失了。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白露节气后,早晚温差变大,要注意温度的变化,不能贪凉,最好随身带件衣服。夏秋季节变化,易导致血压升高,会诱发脑血管事件,轻则头痛头晕,重则引起脑梗死、脑出血等疾病。中风病患者应每天监测血压,注意保暖,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防止中风病的发作。
药枕助好梦
“春困秋乏夏打盹”,等入秋之后,容易倦怠、乏力、纳呆,需要注意调整好日常起居,养精蓄锐,从而更好地应对“秋乏”。静安区中医医院脑病科研制了多款中医药枕,其中醒神止眩方由天麻、石菖蒲、决明子等11味中药组成,具有平肝熄风,醒脑止眩,对预防头目胀痛、眩晕耳鸣、面红目赤、失眠多梦、头重脚轻等有一定的作用。
滋阴防秋燥
秋季气候干燥,西风萧瑟,在五行学说里,金有清肃和收敛的特性,而肺主呼吸,主肃降,故肺属金。
因此白露需要注意养肺润燥,在家可以做些食疗养生药膳。比如党参老鸭汤,鸭肉滋阴,党参补脾肺气;川贝炖生梨,川贝润肺化痰,生梨祛痰止咳;另外还有莲子百合煲、麦冬小米粥等,既饱口福又能养身润肺,对润燥养阴很有帮助。 (静安区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