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陆家嘴全力优化综合营商环境
2018-9-12 9:14:08发布103次查看
提要
陆家嘴金融城始终高度重视综合营商环境的改善和优化,目前已初步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发展软环境,但与纽约华尔街、伦敦金融城等国际一流金融城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自开展“大调研”以来,陆家嘴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从开放环境、法治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入手,对标纽约、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体系为参照系,客观公正地评价当前陆家嘴金融城营商环境水平,分析主要存在问题并提出继续完善营商环境建设、打造国际一流金融城的相关建议。
现状分析
近年来,陆家嘴金融城营商环境优化取得了重要成果。一是聚焦改革发展主责主业,全面推进金融等领域创新和对外开放。持续开展“战略招商”“精准招商”,加快集聚高能级的功能型、总部型、创新型机构,以全区1/40的面积贡献了1/4的财税总量。在全国率先落实合资券商、保险经纪、中外律所联营、外商独资非学制教育培训等多项现代服务业扩大开放措施。全球资管规模排名前十的资管机构已有9家落户,39家国际知名资管机构在陆家嘴设立了50多家外商独资资产管理公司。二是聚焦金融生态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持续丰富完善国际化金融市场体系,提升城市核心功能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聚集上证所、保交所等13家国家级金融要素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机构,以及浦东新区80%以上的持牌类金融机构(839家)。优化金融科技产业生态圈,落实金融城科学城“双城联动”,发布《陆家嘴金融城打造全球最优金融科技生态圈计划》,联合业界推出金融科技“陆九条”2.0版。强化区域金融风险防范,通过“5类监管+3张名单+1个业界平台”,探索推进标准监管、科技监管、梯度监管、协同监管、业界监管“五位一体”的类金融企业风险防范工作方法。三是聚焦综合营商环境重点任务,全面对标国际一流金融城。持续释放楼宇经济空间和能量,优化市场准入、企业服务、人才服务、交通、绿化、商业、文化等方面综合营商环境。在全国率先探索“业界共治”区域公共治理模式,发挥市场主体在区域繁荣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形成区域发展合力。加强与国际一流金融城的合作交流,有效提升陆家嘴金融城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四是聚焦法治建设和政府服务,全面提升区域公共管理服务水平。依托上海自贸区建设,深化投资管理改革,提高市场便利度,开设“陆家嘴金融城企业服务中心”,实现“单窗通办”功能拓展。在全国率先推出市场化企业化运作“法定机构”,有效提升区域公共服务的专业化和国际化水平。探索建立全生命周期企业服务体系,通过实行“一对一”招商联络员制度、企业“首问”责任人制度、“楼小二”专人服务机制“lutalk”大讲堂以及24小时不下线的“网上金融城”,不断提升企业服务精度和准度,提升区域国际人才服务能级,营造浓厚的金融城文化氛围。
难点问题
对标伦敦、纽约等国际一流金融城和区域内企业的期望值、满意度,陆家嘴金融城营商环境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一是金融市场体系对国际资源配置能力有待提升。与纽约、伦敦甚至香港、新加坡、东京等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相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国际市场资源配置能力,包括国际化程度和交易结构都还较为薄弱,主要市场参与者仍为本国企业和个人,国际市场定价权和话语权不足,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品种较少,区域内的机构和企业对全球甚至亚太的业务辐射能力较为有限。二是现代服务业领域进一步扩大开放举措有待落实。符合自贸试验区发展导向的产业、人才等诸多领域还需大力争取扩大开放和先行先试,部分服务业开放政策落地细节路线图和时间表还需持续密切关注。三是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掌握捕捉有待深化。对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新经济模式理解掌握不够深入和前瞻,对新经济增长点的捕捉还不够充分。跨层级、跨部门对新产业业态和新经济发展模式尚未完全建立有效的沟通对接协调机制。已有政策对区域内企业发展的扶持帮助还不够精准匹配。四是部分基础设施和综合环境配套有待优化。金融城显示度标识度不够凸显,交通人流动线不够连贯,公共空间品质品位格调不够高端,短驳公共交通路线选择、白领早午餐、就医、子女入学、人才公寓等方面服务不够丰富细致。
相关对策
一是全力推动金融创新和对外开放,打响“上海服务”品牌。积极争取国家把重要金融改革创新举措放在陆家嘴金融城先行先试,全面推进金融领域扩大开放措施落实落地。集聚国际金融高端资源要素,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争取形成“陆家嘴价格”,打造“陆家嘴标准”。搭建外资资管集聚平台,优化外资资管发展环境,促进行业交流和资源对接。搭建陆家嘴金融城绿色金融综合平台,探索参与国际绿色认证体系构建。推进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前沿科技成果在金融领域的场景运用,打造全球最优金融科技生态圈。
二是全力创新管理方式和服务模式,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效率,完善政策服务体系。按照“四个集中、一次办成”工作要求,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全力推进“单窗通办”,深化推进企业服务中心的硬件完善和规范化建设,深化完善窗口前后台运行的制度机制,建立健全窗口人员测评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强政策扶持前瞻性引领性针对性,强化重点产业集聚发展政策、提升中小微企业政策扶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难点痛点问题,提升企业满意度;加强政府政策和企业服务资源整合和宣传推广,通过大数据资源合作共享,搭建企业与政府有效沟通机制。
三是全力加强服务供给和资源整合,打造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与国际惯例接轨,依托新成立的上海金融法院以及区域内海事法院、律所等各类法律、仲裁资源,完善商事纠纷协调解决体系。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信用信息共享应用,充分调动市场主体参与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建设;探索监管模式和工作方法创新,进一步强化区域金融风险防控。创新服务方式,优化供给结构,强化重点人才、外籍人才等各类人才的落户、安居、创新创业服务,提高区域人才高端化国际化专业化。加快建设上博东馆、上图东馆、浦东美术馆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持续推进陆家嘴金融城文化节庆活动,深化开展区域白领文化、楼宇文化、企业文化、院团文化等各类文化活动品牌影响力,通过打破空间隔离、增设功能性设施等手段,进一步提升公共空间品质。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