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大调研|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提升村民满意度
2018-9-11 20:35:27发布134次查看
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提升村民满意度。——嘉定区农业委员会朱维强
今年的夏令热线节目中,有村民提到了娄塘梅山猪育种中心气味扰民问题。关于梅山猪育种中心,早在2014年改建初期,我就曾数次到现场,参与项目的沟通和协调工作。建设期间也多次提高了育种中心的环保标准,各项环境指标也都经第三方检测达标。
当再次听到该问题时,我不禁想,合格的检测结果,无法替代村民的实际感受。为此,出差回沪第一天,我就来到了育种中心所在的草庵村,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换位体验”,多方位、多角度、多时段感受村民的生活。
当我走进村民的客堂间,在与他们面对面交流时,得知他们反映最为强烈的是:每当气压较低及西南风向时,就会闻到猪场飘来异味。
村民的感受是真切的,可梅山猪场作为种质资源保留场,其重要性也不可忽视。因此,我特意邀请了同济大学的教授以及环保等部门,对育种中心容易产生气味的沼气池以及圈舍夜间噪音问题,再次进行评估和检测,但所有检测结果均显示达标。
数据达标,但村民反响依然强烈!保护好梅山猪种质资源,做好保种工作;确保农村“碧水蓝天”,改善村民生活环境,两者都是我们农委的工作“重心”,如何找到“平衡点”就成了我这次调研的首要任务。
针对这一“平衡点”,经过研究分析
我们尝试在生猪饲料中添加益生菌,来降低氨气排放、减少臭味,并严格落实好猪舍的清扫、消毒及灭蝇工作。同时中心又添置了释放臭氧的设备来缓解气味。
而在养殖规模方面,目前核心场的存栏生猪在2600头左右,较改造前,计划1.8万头已有大幅缩减。考虑到村民的实际感受,我们也将继续控制好生猪饲养规模。
在蹲点期间,我也发现嘉定工业区草庵村作为规划保留村,但这里的农宅大都建于上世纪80年代,好多已年久失修,村里的人口结构也已倒挂。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牵头部门,我深刻意识到乡村振兴工作任重而道远。大量租住在农村的外来人口,也为农村社会治理工作增加了难度。自大调研大走访开展以来,我已走了很多村庄,可以说嘉定工业区草庵村是嘉定农村的一个缩影,草庵村民对美好环境的期盼,也是嘉定农民的共同心声。
“农业要强,农村要美,农民要富”
新时代对“三农”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村庄萧条、配套设施短缺
制约农村“颜值”的瓶颈
虽然美丽乡村建设已经不在局限于刷刷墙、铺铺路、排排管道……我想今后我们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时,一定要以农民为中心,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科学制定美丽乡村建设的长远规划,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乡村创建格局。同时要吸引青年人才返乡,共建美好家园,逐步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做到“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不断提升村民的满意度,让村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