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教师节“政策礼包”带来红利 明确到2022年造就一批名校长名师

2018-9-11 8:22:00发布104次查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改革意见》)今年出台,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党中央名义专门印发的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昨天,我国第34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定标“两步走”:到2022年,造就一批全国知名的校长、教师和教育家以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层次教育人才;到2035年,上海教育体系成为世界一流人才集聚地和全球高峰人才成长地。
立根树木、教书育人,诸多改革亮点为老师们带来红利的同时,也为学生们带来福利。
师德有标准行为有规范
【改革“原声”】倡导教师义务为学生补缺补差,严禁教师组织、推荐和倡导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偿补课,严禁教师为校外培训机构和他人介绍生源、提供相关信息。依托信息技术建立教师诚信档案,探索建立教师师德荣誉等级制度。
上海版《意见》不仅提出制定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规范,而且提出研究出台师德专业素养标准及核心指标体系,在教师选聘、课题申报、职称评审、奖励表彰等方面,实施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将提升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纳入教师培训体系。
建平实验中学校长李百艳表示,《实施意见》既贯彻落实《改革意见》精神,又突出上海城市特点,具有鲜明的卓越导向——“让优秀的人入队,让入队的人更优秀,真正让教师有获得感,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普陀区教育局党工委书记吴凌昱认为,面对“育人还是育分”“选人还是选分”的现实困境,师德师风建设是长期任务,必须健全完善长效机制。
人才体制机制“放权松绑”
【改革“原声”】着力推进以“放权松绑”为核心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学校主体作用,营造更加优越的从教环境,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从职业生涯的通道和机会,到工作价值的体现与认可,这些都是教师关切的事项。
教师首先是“教”。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董秀华研究发现,《实施意见》提出收入分配机制改革要体现教书育人导向,要完善适应高校教学岗位特点的内部激励机制,“建立符合专职从事教学人员职业特点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必将引导和激发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中。”其他方面,诸如成果转化奖励收入、竞争性科研课题收入等,不计入绩效工资总额基数等规定,也将进一步激发和释放高校教师的科技创新活力。
同时,“进一步释放高校用人自主权,将促进高校实现差异化的内涵和特色发展。”董秀华认为,针对高校教师最关注的职称问题,《实施意见》放出一系列“利好”信号,比如进一步下放职称评审权,制定学校评聘标准,提升学校发展与职称评审匹配度;又如扩大高校收入分配自主权,高校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自主确定收入分配办法。
师范、非师范扩大师资供给
【改革“原声”】落实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争创国家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充分发挥师范院校专业学科优势,鼓励我市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建立教师教育学院,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师范教育体系。
总体上看,教师资源尤其是优质师资,依然在这座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大都市供不应求。为此,《实施意见》明确建立师范专业培养合作联盟,着力解决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等领域教师队伍结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其中不仅包括推动市属师范院校加快发展,创造条件进入本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范围;也包括支持师范院校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特殊教育等紧缺亟需专业;还包括提高师范专业生均拨款标准,完善优秀高校毕业生从教奖励制度,鼓励优秀应届生来沪从教,把中小学(幼儿园)纳入引进非上海生源毕业生重点扶持用人单位范围。
上海师大党委书记滕建勇表示,如今国内绝大多数高等师范院校已发展为综合性大学,出现“去师范化”倾向,而上海师大坚持将每年1300多名师范生与非师范生一起分布至十多个学科院系中,施行跨学科、卓越型师范培养。“师范教育及相关教师职前、职后教育,对区域基础教育的贡献度不能降低。”
信息素养和应用“补短板”
【改革“原声”】加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教师队伍建设影响的研究,深入推进大中小幼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同时,放眼全球,对标国际,深化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拓展教师国际视野,进一步提升教师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无论是面向学生的PISA测试,还是面向教师的TALIS调查,上海在连续拿下多项世界第一的同时,也暴露出一定的“短板”,信息素养与应用就是其一。此次《实施意见》特别强调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要求,加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教师队伍建设影响的研究,构建数字时代人才培养和教育服务新模式等,让人眼前一亮。
与此同时,职教方面,上海也加快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意见》称,相关专业教师每年必须赴行业企业学习实践,每5年有在行业企业学习实践一定时间的经历,并把学习实践情况与教师资格注册、职称晋升、评优评奖等挂钩。
有好老师,才有好学生。在李百艳看来,《改革意见》提出了教师队伍“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定位,本身就是高标准、高水平;《实施意见》提出了“确保正确方向,突出师德师风,深化改革创新,分类分步施策,扩大人才开放”五大原则,确保了国家高标准的落实,也凸显了上海对高标准的追求。比如“双带头人”“双培养”“双线”“双结对”“加大基础教育教师职前培养力度”“健全教师准入制度”等措施具体务实。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