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风从海上来·改革进行时”长三角区域集中采风活动来到黄浦

2018-9-10 15:06:03发布96次查看

据黄浦区消息,9日上午,“风从海上来·改革进行时”长三角区域集中采风活动首站选择了上海。在过往的改革中,不论经济、文化、交通、消费、饮食……上海曾都以先行者的身份首当其冲,成为全国城市膜拜的“标榜”,如今改革开放再出发,被诩为“魔都”的上海又该拿出怎样的勇气、锐气与朝气,才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对于上海来说,上海老城厢是她的根。虽然老城厢只有2平方公里,但是,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正是从这个由人民路和中华路圈起来的圆形区域里发展起来的。在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海绵城市,加快棚户区和危房改造,有序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
  9日上午,小东门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街道办事处主任王玉华告诉记者,为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2015年上海市启动“五违四必”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从2016年开始将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矛盾最突出的黄浦区小东门老城厢区域作为市级重点整治区域和治顽症、补短板的突破口。两年来,小东门街道党工委积极探索推行“党建+拆违”新模式,逐步发展形成以“党建联建、社区自治、民主协商、一线工作法”等为主要内容的城区环境综合治理的机制。通过治理和拆违,小东门的“老城厢”在城区环境综合治理过程中实现了华丽蜕变,旧貌换新颜,居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和提升。“根”留住了,在以党建推动区域综合整治方式的驱动下,“根”不但愈发牢固,更是枝繁叶茂,不负芳华。
  而在另一畔,黄浦滨江的建设也在如火如荼。黄浦滨江北起苏州河,南到日晖港,既有非常经典的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也有转型为水上旅游中心的十六铺码头,还有重新亮相的浦西世博段。“一个个断点打通之后,黄浦滨江以全新的面貌亮相在了公众的面前。”黄浦区滨江办副主任姜澳米说。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但对于思南书局而言,无论是“皮囊”还是“灵魂”,都属万里挑一。“我们在做新型实体书店的时候,坚定不移地做文化关联之下多种业态的合理组合,而不仅仅是单纯做一家书店。”思南书局总经理凌云告诉记者,“这家书店像一个书房,我们欢迎大家把自己的时间留在这个空间里。她也是一个展览厅,是一个课堂,更是一个客厅,在这个空间里和朋友交流。”思南书局的面世是思南阅读文化品牌的不断延伸、拓展,亦是供给侧改革的消费时代,文化消费者对阅读体验的一种反馈。从内容生产到服务空间运营,思南书局都在助力上海的文化建设。
  2018年6月,上海京剧“四大舞台”之一、修缮后的中国大戏院盛装启程。这座88岁的老剧场紧邻人民广场和南京路步行街,厉慧良、马连良、梅兰芳、孟小冬、李玉茹、周信芳等众多名家名角曾登台献艺,为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积淀了珍贵的文化和历史记忆。而今,作为“环人民广场演艺活力区”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修旧如初的中国大戏院再次“亮嗓”,以3场“大戏”唱出新时代的戏史佳话。
  布局“大戏”注重硬件打造,完善“环人民广场演艺活力区”功能布局;内容“大戏”注重展演形式和演出内容创新,丰富演艺活力区发展内涵;功能“大戏”:精准定位,优化城市文化空间......
  大光明集团副总经理、中国大戏院总经理李桂萍说,文化设施建设在城市功能和空间重塑方面意义重大,它体现着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的自身定位,也承载了经济发展后带来的对人文环境提升的内在要求。“在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国际化大都市的进程中,我们需要更多体现国内影响力、全球竞争力的文化设施,展现上海的文化底蕴和活力,展示‘上海文化’品牌,构筑上海在新时代的战略优势。”
  “风从海上来·改革进行时”网络主题活动是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和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所在省(区、市)网信办主办,重点宣传这些城市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发生的巨大变化、取得的辉煌成绩、积累的宝贵经验。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