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为学生搭造能力发展的"脚手架"
2018-9-10 10:57:10发布90次查看
生源差异性大,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据悉,为解决生源差异性问题,本区从90年代初开始探索“分层递进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区域内的教学质量。如今,这一模式覆盖全区大部分学校,并走出上海,走向长三角地区。至2017年底,长三角地区已有60所初级中学成为“分层递进教学研究联盟学校”。
扎根教学一线开展课题研究
“分层递进教学”的研究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由于升学考试制度,本区一些初级中学集中了不少学习困难生,学生们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存在明显不同,给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1990年下半年,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与虹口区教育局、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合作,开展了“初中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八五”重点课题)。第一个研究基地设于华东师大一附中实验中学(原名飞虹中学)。当时,这所学校地处棚户区,困难学生很多。市教科所的相关负责人与专家认为,如果课题能使该学校改变教学面貌,在今后的推广和移植上,该研究将产生更多实效。
得益于专家和教师的共同努力,经过4年多的研究,课题圆满结题。“分层递进教学”策略成为这项课题最重要的教学成果。
聚焦学生差异探索实践之路
为了深入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区教育局及所属的分层递进教学研究所延续开展“分层递进教学”的深入研究。
培养骨干教师队伍是一个关键环节,为此,本区成立了一支由40位青年教师组成的初中分层递进教学研究组,研究组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理化四个学科组,教师们定期开展活动,为分层递进教学可持续发展夯实师资队伍。
分层教学的核心之一是要关注学生。虹口各基地学校,结合办学特色,扎根课堂,走出一条校本化课程与教学改革之路。
华师大一附中实验中学提炼分层递进教学法,从“一张预习单”发展为“三单相连”法,即预习单、学习单与作业单。“预习单”是让教师诊断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学习单”是由教师设计有层级的问题;“作业单”是对课前、课中的一个综合检测。精细化分层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的成绩大幅度提升。江湾初级中学和北虹初级中学借助“数字教材”项目,聚焦学生差异,即时反馈课堂教学、精准分析练习过程,用技术手段助力学生的差异化发展。
联动长三角地区促进教育协作
2015年,“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经过项目评审,被批准为长三角教育协作发展项目。项目正式走出上海、走向长三角,实现跨越式发展。
分层递进教学研究所积极开展长三角地区分层递进教学联盟学校的教育协作发展,通过培训学习、学术交流、教学年会、课题研究、教学观摩、专家指导、教学比赛、教师挂职等多种方式,促进长三角地区教育同行之间的合作,最终形成教育协作新机制,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自2015年以来,本区每年举办一至两期长三角分层递进教学联盟学校教师(含学校行政干部)培训班,在江苏的苏州、无锡、南通,浙江的宁波、嵊泗、杭州、湖州,安徽的马鞍山等地举办教学观摩活动,出版专著《差异分层递进——长三角分层递进教学研究基地学校论文集》《分层递进教学优秀论文集》等,虹口多所学校接待来自长三角地区教育同行的观摩和学习,为一线教师提供教育研究及交流的平台。每年11月,本区召开年会,组织各校教师总结交流分层递进教学的经验和规律,探索新的发展。未来,区教育局将继续以分层递进教学为平台,做好跨区域合作,促进长三角教育联动发展。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