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傅益瑶作品特展亮相沪上 傅抱石两幅珍品守护女儿

2018-9-9 0:05:19发布74次查看

图片说明:傅益瑶 郁伟华摄
东方网记者王一茗9月9日报道:昨天下午,国画泰斗傅抱石之女、著名旅日画家傅益瑶名为“风水源”的成扇紫砂壶册页作品特展,在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启幕。谈及此次特展与以往的不同之处,傅益瑶告诉东方网记者:“此次展览艺术形式多样,呈现成扇、紫砂壶和册页三位一体的态势。在创作的过程中,我力求‘以小见大’,在绘画小品中彰显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现场还同时展出了傅抱石的两幅扇面作品,傅益瑶特意向东方网记者解释道:“一幅是父亲在1963年为我创作的《生命之船》,另一幅是父亲在1962年为至交创作的《归盼之舟》,这两艘‘船’穿越时空驶入‘风水源’,仿佛父亲再次守护着我,真是感慨万千!”
扇壶册页汇成一处“风水源”
当被问及为何以“风水源”为主题时,傅益瑶说,此次展览以小品唱主角,将扇壶册页汇集一处,正自成一个文化的气场——扇子是风的使者,紫砂壶可当水的护身。风自扇来,水从壶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风与水的交融,幻化成了玄妙的“风水”。然而风可感,水可触,内心的“风水”难觅。“在我心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就是真正的‘风水’之源。借物寓意,此次展览取名‘风水源’正是此意。”
图片说明:傅抱石创作的《江山如此多娇》小稿之一
据了解,傅益瑶的父亲傅抱石以《江山如此多娇》这样的国画巨制而著称,受父亲的影响,傅益瑶也是以大尺幅作品著称,画作中最不缺的就是磅礴之气。然而,此次傅益瑶在上海的展览却另辟蹊径,无论是40件扇面、20把“文人壶”,还是5本册页,都是以小取胜,这些小品可谓“小天地大乾坤”。
傅益瑶虽为女性画家,但天生豪迈奔放,所以画作中最不缺的就是磅礴之气。此次以小品来创作,是傅益瑶艺术生涯面临的一次新的挑战。但画惯了巨制的傅益瑶,处理起小品来也是游刃有余。那扇面咫尺之间,有山有水有人,更有一种文人士大夫朝思夜想的超脱气象。那册页一尺见方,却也海纳百川,一本册页十几张小品一字排开,更是气象万千。最难能可贵的是“文人壶”。“文人壶”留给画家的创作空间最小,历年壶上作画的文人都是极简主义,“意思意思”,可是傅益瑶却偏偏在壶上画出了一片天地、一种境界。在雕刻家的二度创作之下,傅益瑶的“文人壶”显出了罕见的磅礴儒雅之气。
这里有最美的山水,最妙的人
聊起当初创作的感受,傅益瑶笑答:“自古道,古今不卷江山画,日月长开宇宙窗。把千里江山涂画在扇面上,扇子一摇,自有好风拂面。流连起江山与风月,怎么能不陶醉?!一陶醉我就有了使命感啊!”原来在成扇、册页和文人壶上“游山玩水”,只是傅家千金的余兴使然,但不曾想一次“陶醉”竟令她有了用不完的热情,禁不住要去画最美的山水和最妙的人。
图片说明:开幕式现场,傅益瑶接受东方网采访 郁伟华摄
此次展出的成扇中有一幅《旭日东升》。扇面上那一轮云中红日,最得“傅家红”真传(注:傅抱石《江山如此多娇》上点睛之笔即为最能体现“傅家红”精髓的那一轮红日),这红日在保留了“傅家红”雄浑剔透的基础上,并不追求“圆满”,红日于云间若隐若现,更增添一份中国人的诗情画意。如此精绝的扇面,再配以由整根清代黄花梨老料做成的扇骨,那木纹上的“鬼脸”,与传统山水相映成趣,堪称当代成扇艺术的极品。
图片说明:傅益瑶创作的扇面《旭日东升》、在安吉高方壶上创作的《登险寻道》(中)和册页“清音”之十二《吟雪对月》
“文人壶”展品中颇为引人注目的是一对安吉高方壶,是傅益瑶“文人壶”的经典之作。此壶取名《登险寻道》,寓意纵使前途艰险,也要迎难而上,终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作品一改过去“文人壶”以花鸟题材为主的传统,将气势磅礴的山水与紫砂壶艺术相融,产生出一种全新的美感,让山水更富有文情雅趣。
册页是此次展览的一大看点。展览共有5本册页,分为“清音”“山水”“山赋”“山行”和“清韵”。作为其中最具特色的“清音”是一本能听得见声音的册页。“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离开人世间的喧嚣,寄情于山水,这是中国文人雅士千百年来追寻的境界。“清音”固然是山水之声,却又何尝不是傅益瑶用画笔“奏”响的引人共鸣的心灵之声呢?
傅抱石“生命之船”航行半个世纪驶入“风水源”
提起此次展出的父亲的两艘“船”,傅益瑶亦是感慨万千:“在我16岁时的某一天,曾向父亲撒娇讨扇,但他当时并未应允。没想到父亲默记心头,他特地选择了端午节这个重要的日子画了这张扇面:那个站在船上的红衣小女孩,其实就是我在父亲心中的形象。父亲还用非常正式的称呼‘益瑶儿’题在扇面上,尽管当时我还懵懂,但不知何故,我却非常喜爱这张扇面,有时候,还会在自己的闺房里,对着扇面中的另一个‘我’发呆。‘文革’中,父亲的很多大作名作命运多舛,唯独这幅不起眼的‘小不点’静静地躺在犄角旮旯里。当我再次见到‘她’时,顿时眼前一亮,一股莫名的暖流涌上心头,仿佛父亲又回到了我身边。”
图片说明:在开幕式前,傅益瑶接受东方网记者专访 刘晶摄
傅益瑶还回忆道,父亲常对她说:“婚姻就是一艘‘船’,不管这个‘船’有多好,哪怕最好的船舱,金银珠宝挂满,当你上了这艘‘船’,父亲只能在岸上摇手绢儿。一旦你翻船、触礁,我一概没办法。”她说,父亲送她这艘“船”就是希望女儿人生一帆风顺、一生无忧。但是人的命运往往跌宕起伏,这张扇面伴随着傅益瑶坎坷的经历从南京到江苏睢宁再到东京又来到上海。
图片说明:傅抱石创作的扇面《生命之船》(上)与《归盼之舟》
而另一艘“船”,是傅抱石赠给至交的礼物。傅益瑶说,文革中,父亲的至交为了保住这幅作品,将其缝在自己的蓝色夹袄里,才侥幸躲过红卫兵的搜查。“父亲的至交也是位收藏家,但在人生将要走向尽头的时候,她又将这幅作品回赠给了我。我想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幅作品饱蘸着她对傅家极其深挚的情感。”
谈及这两艘“船”的“历险记”,有着男儿气概的傅益瑶眼里也会噙着泪花,她说:“这两艘‘船’承载着深深的父爱和浓浓的友情。我选择了中国文化的‘水墨之船’,从此一生无风无浪,尽得美景。在笔墨之间,我拥有世间一切情感。恋爱可以只有三天,但我跟中国文化的交情是千百年!”
图片说明:开幕式现场,斯琴高娃接受东方网采访 张琪摄
另据悉,此次特展由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等单位协办,将持续至9月17日。开幕式现场群贤毕至,到场嘉宾逾两百人。著名表演艺术家斯琴高娃、中国紫砂壶制作大师许四海、昆曲“梅花奖”得主沈昳丽、著名主持人阎华等各界名流齐聚一堂;日本驻沪总领事片山和之等国际友人也莅临现场。傅益瑶还特别将她的书法作品《上善若水》和成扇作品《雀噪为唤友》捐赠给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
图片说明:傅益瑶向片山和之现场介绍展品 梁翊摄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