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教育】沪2018年四有好教师名单揭晓!有你的老师吗?
据上海发布官方微信,经基层推荐提名、专家委员会评审、市教卫工作党委和市教委审定,在全国第34个教师节来临之际,2018年上海市“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人选名单和提名人选名单揭晓!具体名单详见↓看看有教过你的老师吗?
上海市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
(按姓氏笔划排序)
丁向阳 上海市金山区松隐小学
于丽红 上海音乐学院
朱美芳 东华大学
杨春平 上海商业会计学校
吴闻蕾 上海市黄浦区思南路幼儿园
张志愿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赵东元 复旦大学
唐群 上海财经大学附属北郊高级中学
滕平 徐汇区高安路第一小学
上海市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提名
(按姓氏笔划排序)
王伟叶 上海市控江中学
何莉娜 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
沈雪晴 徐汇区业余大学
陈美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
陈双双 上海宋庆龄学校
陈洁滋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邵炳军 上海大学
查明建 上海外国语大学
徐群杰 上海电力学院
堵琳琳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梅守真 上海市尚文中学
崔宁 上海市浦东新区辅读学校
谢晓凌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鞠瑞利 上海市七宝中学
一起来认识一下2018年上海市“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听听他们的故事!~
丁向阳
上海市金山区松隐小学教师
是教师的崇高使命,让他将每个农家学子视为生长在这片沃土上的一株株幼苗,无论家庭多么贫困,无论性格多么不同,他都精心呵护、辛勤浇灌,先后让400余位农家学子健康成长、顺利毕业;是担在肩上的班主任重任,让他在承载着学生、家长无数期待和梦想的三尺讲台上施展才华,辛勤耕耘、执着坚守,不断探索教书育人的新方法、新途径,成为了学生的灵魂和偶像、学生家长的良师益友、年轻教师学习的榜样。这就是金山区松隐小学丁向阳老师。
他长期坚守在农村教育一线,27年如一日,乐于奉献在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中。他的语文教学声情并茂,他的德育课堂富有特色,深受学生喜爱。他推崇符合农村实际和学生需求的创新教育,创建的竹青中队、海燕中队、琴深艺海等一个个市级文化特色班,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各方的高度评价。他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上海市模范教师”“上海市十佳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杨春平
上海商业会计学校讲师
杨春平是一颗扎根职教的螺丝钉,立志职教,甘于平凡。他曾在外企从事翻译、律师等职业,而立之年毅然放弃优渥的职业前景,投身职教,立足三尺讲台,甘于做一名平凡的中职教师,10多年一直坚守在班主任工作岗位上。
杨春平是一盏指引学生前行的信号灯,以人为本,专业育人。他结合自身法学专业背景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需要,将法治文化注入德育过程,构建“以法为介,循法之道,多元平台、和谐共生”的班集体建设模式和“五大平台”班级育人模式,拓展立德树人的多元路径。
10多年以来,杨春平坚守在一线,在职业教育这艘大船上,践行“平凡的坚守,优雅的远航”的誓言。
赵东元
复旦大学教授
赵东元教授是介孔材料研究领域突出的中青年学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是深受学生爱戴的优秀导师、立足本职创先争优的优秀共产党员。他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教师最基本的职责,坚持为本科生讲授专业基础课“普通化学”,传授知识、启迪思维、激发科研兴趣;立德树人是他教书育人的根本遵循,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尽最大限度支持课题组每一位研究生的科研条件,并注重对他们学业的引导;他注重引导学生创新思考,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独立科研思想。执教以来,赵东元指导18名硕士研究生、57名博士研究生,其中3人的论文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作为材料科学领域高被引学者,他带领团队合成了18种以复旦大学命名的新型介孔材料,为介孔材料的发展和应用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700余篇,单篇最高他引超过1600次。
于丽红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
于丽红现任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自2006年从上海歌舞团回到母校上海音乐学院任教以来,一直潜心民族声乐教育事业,在教学岗位上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有着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和课堂教学经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论和教学体系。由国家一级演员到音乐学院教授,十几年来,于丽红培养了大量的声乐人才。这些学生服务于社会,继续传承着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并为我国声乐事业的蓬勃发展继续努力。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于丽红一直践行着合格党员的“四讲四有”标准。秉持着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针,她带领学生到全国各高校义务授课,举办了一场场高质量的教学实践音乐会。
吴闻蕾
上海市黄浦区思南路幼儿园园长
吴闻蕾从教25年,作为一名市级示范性幼儿园的青年园长,她用一片赤诚诠释着“思优”的“神”与“韵”。
往“高”处树理想信念。“用心洞察孩子,用心接纳孩子,用心体会孩子”是她工作的动力和指引。
往“深”处立道德情操。吴闻蕾特别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有机融入,让生动多样的德育课程润物细无声般浸润孩子幼小心灵。
往“广”处拓扎实学识。作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吴闻蕾始终扎根教育一线,建立充分尊重、满足幼儿个体学习需求的课程实施模式;创建幼儿园质量管理数据平台和保教质量评价实践操作体系;多项研究均获得国家、市级教学成果奖。
往“厚”处育仁爱之心。面对不断“刷新”的教师队伍,吴闻蕾首创“个性化订制”培养模式,激发教师创新意识和自觉行动。
唐群
上海财经大学附属北郊高级中学
校长
唐群是一名连续三届的区人大代表,上海市特级校长,在教育战线工作了32年,在职高,普高,区、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等四种类型学校担任校长17年。在教育管理和教育改革实践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思想和治校方略。
为了更好地服务区域教育改革,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她坚持“文化立校,素质立人”的办学理念,倡导“尊重、合作、包容、共生”的文化精神,主张“让学生的潜能尽情释放”,围绕“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谋事干事,在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学校治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丰富、扎实的实践探索。
朱美芳
东华大学教授
朱美芳以“仁爱之心”扎根教学一线30年,始终把教书育人和为师授业放在第一位,长期担任本科生“博导班主任”,秉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传统,尊重学生的性格爱好、脾气秉性、兴趣特长等,细致入微关心学生成长,引领学生扣好学业和职业生涯的“第一粒扣子”,用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学生的心灵,努力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她潜心育人,充分发挥科研育人功能,用丰硕的科研成果为学生厚植学术研究的沃土,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80余名,为国家培育出“接地气”研究的高素质人才。
她用心培养青年教师,带领“蒙泰”教师团队立身践行“黄大年精神”,以身示范,做到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教书育人、敢为人先,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为国育高才、科研服务国家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
张志愿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
张志愿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口腔医学领域的重要领军人物,师从中国口腔医学首位院士邱蔚六教授。作为外科医生,他深知责任重大,因此常驻扎病房为病人守夜,时刻掌握患者术后病情变化。不仅如此,他对学生要求极其严格,督促学生牢牢掌握临床知识,培养了何悦、吴轶群和钟来平教授等一大批研究型临床人才。
不仅如此,他还抓紧口腔医学的科学研究。一方面为科研人员提供了硬件齐全的实验平台和优渥的待遇,另一方面带领学生扎根实验室。他总是教导学生,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滕平
徐汇区高安路第一小学校长
从1984年走出校门,从事学校教育至今,滕平在教育岗位已坚守了34年;在高安路第一小学工作,从一名语文教师到分管教学的教导,直至2001年成为一所品牌学校校长,也已整整31年了。
34年来,滕平在“课堂”的舞台上,勤奋钻研,不断磨砺,成为语文名师,曾连续三年荣获徐汇区青年教师最高奖项“骏马奖”,以及各级各类上海市中青年教师奖;在“校长”的舞台上,她遵循办学规律,潜心探索,在坚守“为了每一个生命更加精彩”的初心与价值中,提出“七彩高一”的办学方向,引领学校不断发展,办学经验不断辐射。成绩的背后,来自于滕平工作中的不断思考和实践,以及作为教育人的一份信念和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