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华东理工在沪上高校中首设微专业 交叉学科培养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

2018-9-8 10:09:05发布106次查看
  东方网记者刘晓晶、通讯员石翎9月8日报道: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这不再只是纸上谈兵。作为改革先行者,华东理工大学在上海高校中首设微专业。今秋9月的开学季,全新的14个微专业准备完毕,新生入学即可选修。学生只要有兴趣、敢挑战,修满学分便可获得学校授予的微专业合格证书。
  据了解,智能生物制造、国际企业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软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应用化学、应用数学、翻译、工业设计、经济学、法学,这首批14个微专业课程设置不仅小而精、实打实,并且均为优中选优的系统化核心课程,其中还不乏各类精品课程。
  华东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黄婕介绍说:“微专业是对原有的专业以及辅修专业的有益补充,以相对精干的课程去满足学生发展自我兴趣的需求,并以此更为灵活的方式设置适应新技术、新经济的跨学科应用型微专业。”
  “微专业可以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丰富多样的知识架构或能成为未来竞争中的优势。”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王启要介绍,智能生物制造微专业课程具有鲜明的学科交叉特点、涵盖了基因测序等最前沿的科技,既有趣又有益,着眼于培养面向未来的优秀人才。
  “人工智能可以应用于各行各业,立足大数据时代,在其他专业背景下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说不定能成为该行业的领军人才。”信息学院副院长万永菁期待,在微专业课程建设中能够进一步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线上线下并行,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
  “微专业打破了学院之间、专业之间的藩篱,全校范围内的课程,学生都可以看得到,并且可以系统化地选到了。同时它也为跨专业读研提供了可能。”材料学院副院长李欣欣表示,微专业这一新鲜事物值得探索。
  “微专业十分有利于大类培养改革的推进,可以淡化专业之间的差异。”机械学院副院长惠虎透露,学院正在致力于升级改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与课程,目标指向互联网+、大数据、机器人背景下的先进制造,未来,微专业课程也将从中受益。
  记者了解到,除了微专业,华东理工大学还专门设置了6学分的个性化任选课程。如今,辅修专业、微专业、个性化任选课程已构成该校个性化人才培养的三大板块。此外,学校还将与时俱进挖潜教学资源,进一步优化教学配置,提供多样化课程菜单,鼓励学生谋求个性化发展。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