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从地标打造者到城市运营商 金茂:为"有温度的城市"贡献力量

2018-9-7 7:46:15发布81次查看
原标题:金茂:为“有温度  的城市”贡献力量
自上世纪90年代在沪成立以来,作为一家大型央企,金茂从地标打造者到城市运营商,从“上海高度”典范到“宜居上海”典范,它在不同时期为上海做出了不同的贡献。
建成于上世纪末的金茂大厦,是金茂在沪的“开山之作”。它成了一代上海人的回忆,为上海留下了不可抹灭的一笔。十多年后,金茂转型涉足住宅建设领域,带来了高科技、高品质的“大宁金茂府”,伴随着城市建设理念的转变,为“有温度的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与此同时,金茂也在为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打造宜居社区而努力。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金茂一直踩在城市发展的节点上,成为城市发展有力的助力。
金茂大厦
融入上海城市记忆向国际化目标出发
引领全国开放之风的上海,有不少地标性建筑。南京西路上的24层国际饭店足足当了50年“上海最高建筑”。黄浦江畔的东方明珠电视塔“问世”后,拿下了当时“亚洲最高电视塔”的荣誉。去年,“浦西第一高楼”白玉兰广场竣工,成为北外滩的全新地标。然而,倘若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上海建筑,金茂大厦一定会出现在名单上。作为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上海第一高楼,它的出现不仅拉高了这座城市的天际线,也揭开了陆家嘴从普通的居住生活区变身为摩登都市中心的序幕。
陆家嘴居民
看着它长高、封顶
13年前,22岁的杨融刚到陆家嘴地区上班时,特别观察过周围的环境。彼时环球金融中心尚在建设中,这片楼群里最高的还是金茂大厦。杨融从小住在人民广场闹市区,高楼大厦对他来说并不新鲜。但他敏锐地发现,陆家嘴的高楼和人民广场的高楼是有区别的。“人民广场的商务楼宇是和老建筑相互映衬的,代表时代的交替。而陆家嘴的高楼有着闪烁着光亮的玻璃,配上蔚蓝的天空和绿草地,能让人感受到城市全新的生命力。”
住在浦东崂山新村的“40后”上海人金伟敏知道,陆家嘴这块地方并不是“一夜间”焕然一新的。站在崂山新村的小道上,可以看到不远处金茂大厦挺直的腰杆。1994年,金伟敏全家从外滩附近搬过来时,它才刚开工建设。“每个月,每一年,我都能看到它在不断长高。金茂大厦刚刚开建时,周围还是棚户区和工厂。后来,棚户区和工厂拆迁了,新马路铺起来了,还有一些商务楼宇簇拥着它,陆家嘴有了摩登的气派。”
1997年8月28日,金茂大厦结构封顶,围观的市民站满了附近的马路,其中就有同样住在崂山新村的张云。张云把这个过程叫做“戴皇冠”,据他回忆:“当时正是台风季节,金茂又是超高层建筑。我们都知道‘皇冠’很重,不知道戴的时候会不会受天气影响、有没有危险,看得很紧张。”张云在现场守了整整一天半,直到“皇冠”稳稳戴好,他才松了口气。“我从小在陆家嘴长大,我爱人的娘家以前就在金茂大厦的原址上。眼看这一带的平房农田变成高楼大厦,自然是很激动的。”
几十秒上到88层游客惊呆了
1999年3月18日,建成后的金茂大厦投入试运营。两个月后的5月28日,上海市民周林参加了单位在金茂大厦举办的“上海航空工业集团团干部联谊会”。周林说:“当时我住在闸北,很少有机会来浦东。能成为金茂大厦最早期的游客,真的是特别幸运。”据他回忆,当天下午到达金茂大厦后,先去88层观光,再到15层联欢。“本来我以为,直达电梯开到88层怎么也要十几分钟。谁知几十秒的功夫,一眨眼就上去了。因为速度快,人站在电梯里有点晕。回去之后,我特地查了它的电梯的速度,发现每秒能运行9米左右,真的很吃惊。”
与一般游客不同,“70后”上海人姜炎登上金茂大厦的原因,是因为同学的婚房设在金茂大厦的酒店客房内。“以前上海人结婚,宾客都是去新人家里闹洞房。但在2000年之后,酒店开始向新人赠送一晚婚房,方便宾客就近探访。那天,我站在客房的窗边,向外张望了好一会儿。那时,周围的高楼已经挺多了,夜晚亮起五颜六色的灯光,很是热闹。从金茂大厦上看东方明珠,就像看一个‘小阿弟’。”
在金茂大厦住一晚到底是什么感觉,姜炎不知道,金伟敏的父母却有体会。“地方是高级的,但是住不惯。”原来,二老八十多岁时,在晚辈安排下参加了入住金茂大厦的活动。次日回到家直说没睡好。金伟敏一问,才知道二老一晚上没有关灯,因为“不知道开关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到哪里去叫服务员”。回忆此事,金伟敏感慨地说:“一下子接触到现代化生活,老一辈还反应不过来,这与他们过去的生活方式差别太大了。”
运动员挑战跳伞市民“云中漫步”
随着陆家嘴地区的摩天大楼增多,高空观景不再稀奇。为了持续成为有吸引力的城市地标,金茂大厦的管理者们还想了许多办法,帮助它融入城市记忆。
“前些年,上海每年都举行金茂大厦国际跳伞表演.运动员从345米高处自由下落一段时间后,立即打开降落伞,以12.5m/s2的平均加速度匀减速下落。为了运动员的安全,要求运动员落地速度最大不得超过5m/s(g=10m/s2)。求:运动员展开伞时,离地面高度至少为多少?”
上面这段文字,是本市中学物理练习册上的一道试题。它也记录了金茂大厦曾经举办过跳伞表演的事实。张云说,他每年都要到现场观看这一表演。几十位来自世界各地的跳伞高手先后跃向蓝天,在空中展开矫健的身姿俯冲而下,在人们的惊叹中打开一朵朵美丽的伞花,飘逸而下,徐徐降落在地面上,场面非常壮观。
而在杨融看来,跳伞是运动员的事儿,在88层观光厅的透明步道上体验“云中漫步”,对老百姓来说才是最刺激的项目。将物品寄存好后,绑好安全绳,走上没有扶栏的步道,可以从340米高空向下俯瞰“练胆量”,还可以拍照留念。杨融看过别人走,但自己没敢体验:“想想就很晕。”
对于能在自家小区里看到金茂大厦的张云来说,这幢楼的外观他已经无比熟悉,却还没有特地上去看过。“我对大厦里面还是挺有兴趣的,说不定哪一天,我这朵‘云’就飘上去观光了。”张云打趣地对记者说。
科技住宅
用智慧功能改善居住环境
金茂在上海城市建设领域的亮眼之作,并不只有金茂大厦这样的摩天大楼。2010年,公司开始通过开发地产扩大规模,并于2015年转型成为城市运营商。在涉猎住宅项目的过程中,2014年,公司拿下闸北大宁地块,之后建成了大宁金茂府,成为其在地产领域的代表作。
大宁“最年轻”小区
开发智慧社区12大系统
大宁金茂府在市北的内环线和中环线之间,靠近共和新路高架,属于静安区范畴。据老闸北人回忆,这一带原先集中着许多工厂和棚户区,十几年前陆续拆迁了,盖起了明园都市森林、慧芝湖、新梅共和城等新式商品房小区。彭江路上的大宁金茂府,是这一带“最年轻”的小区,共有高层公寓和叠墅两类产品。一期彭江路399弄居民于2017年入住,二期虽已销售了大部分住宅,但还没有向业主交房。
据售楼处相关负责人分析,那些具有一定经济实力、选择购置大宁金茂府的业主,无外乎看中两点。很多人原本就工作、生活在附近3-5公里的半径内,对地理位置和周边配套比较认可。大宁金茂府在科技住宅、智慧社区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对标国际标准,用技术引领城市建筑和居住环境,也是吸引业主的地方。该负责人说:“我们邀请科大讯飞、阿里等公司对小区和住宅的智慧功能进行升级,开发了包括智慧安防、智慧泊车等功能在内的智慧社区12大系统。”
看得见的品质外观看不见的科技功能
“80后”谢金(化名)是去年上半年搬进金茂府一期的业主。他通过置换,买下了一套建筑面积151平方米的3室2厅2卫公寓房,对已经配置好的浅色调装潢风格、乌木金色家具、功能齐全的衣帽间等表示满意。而他的家人更欣赏小区里的中央景观池、大面积多层次的绿化以及儿童乐园,认为这些元素代表着小区的品质。小区每栋楼都有管家,帮忙照顾一些生活细节,比如签收快递、查看损坏部件等。
谢金把新家的照片晒到了装修论坛上,补充说,这套住宅还有许多“看不见”的智慧科技功能。售楼处相关负责人证实,包括循环地热系统、衡温系统、抗霾除尘系统、24小时新风置换系统在内的智慧社区12大系统,在大宁金茂府的每栋住宅楼都有应用。
他举例说,传统住宅冬冷夏热,靠开空调调节室温,且卧室、厨房、浴室温差较大。而在这里,循环地源热泵系统和毛细管网辐射系统共同发挥恒温作用,在建房时采用地下打井、注入工业软水的方式,让具备一定温度的水流进直径3毫米、布满住宅内天花板及部分墙体毛细管网,在不开窗的状态下,室内每一处的温度都能长年控制在20℃-26℃左右,业主就不用装空调了。新风系统安装在大楼屋顶上,经4道过滤,滤除空气中大量杂质、pm 2.5微粒,使室内空气比户外更新鲜。室内空气每天自动循环19次,湿度控制在30%-70%之间,确保室内没有黄梅天。此外,普通住宅因建筑设计、材质等原因,容易长时间处在高分贝的环境中。大宁金茂府的住宅装有抗干扰隔音降噪系统,窗户一关,就听不到户外喧嚣了。小区建造时,还给每栋楼的外墙都穿上了“保暖衣”,维护室内恒温状态。
社区生活
全职妈妈当楼组长
社会组织运作小区活动
大宁金茂府是静安的高端品质住宅小区。它的出现,也引发了周边居民的好奇:那些已经入住金茂府一期的居民,他们的社区生活与外面的普通社区有什么不同呢?金茂府的“85后”居民区书记陈瑶告诉记者:“其实,他们一样乐意参加社区里组织的各种公益、节日活动。在刚刚结束的居民区换届选举中,他们也一样派出楼组长挨家挨户宣传、发通知,平时协助居委开展工作。如果一定要说不同,那就是居民相对更年轻,更善于利用微信群开展交流,对社区活动的品质期待更高。”
居民主力是年轻人微信群交流火热
一天下午四点多,记者来到金茂府一期小区广场上,观察小区居民的真实生活状况,看到一群刚把娃从学校接回来的年轻妈妈正陪着娃在儿童乐园撒欢。“70后”楼组长赵女士挨个儿招呼着同楼的年轻妈妈,传达通知:“居委会最近要举办一场亲子活动,欢迎大家带娃参加,时间地点都发布在小区微信公众号上了”。赵女士自己也是一名全职妈妈,和上班族相比,留在小区里的时间比较多。因此,除了带娃,热心的她还当起了楼组长,配合居委干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社区工作。记者了解到,在市中心的大多数小区,由于居民老龄化趋势明显,楼组长基本都由上了年纪的、已经退休的“阿姨爷叔”担任。但在金茂府,负责楼组长工作的很多都是中青年,其中不少是和赵女士一样的全职妈妈。陈瑶说:“我们这儿的居委干部也都是年轻人,和他们能有共同语言,彼此配合默契。今年夏天,居委会换届选举前期的选民登记工作,就是他们协助通知的。”
记者注意到,赵女士和其他的楼组长在呼唤邻居们时,并不是连名带姓称呼的,他们喊的是“janice”、“小鱼儿”、“苹果妈妈”……陈瑶告诉记者,小区居民互相之间常用微信名称呼,听起来很好玩,因为他们经常在微信群上联络。“据我所知,小区里的主流微信群至少有十几个,通知活动的、交流育儿的、一起购物的、讨论求医经验的,基本上你能想到什么话题,他们都有对应的群来联系。”陈瑶解释,正是这种时下流行的线上联系方式,加深了居民之间的联系。“每天傍晚是居民在小区里活动最集中的时刻。下班回来的人在跑步、锻炼,孩子们在玩耍。大家碰到了,脸熟了,就加个微信。逢年过节拉个群,一起聚餐、出游。久而久之,感情就好了。而微信名字也成了年轻人互相之间的昵称,显得很亲切。”
保证社区活动品质才能吸引居民参与
平时假期或者逢到节日,居委会牵头组织的集体活动,在线下为更多居民搭建了交友、联络的平台。最近的一场活动是“融汇爱心,与爱同行”金茂府爱心慈善活动,鼓励居民们拿出衣橱里闲置的干净衣物,整理出较新的闲置书籍、文具或其他学习用品,在活动中进行捐赠,待公益组织收取整理后,交给社会困难群体。现场还有小丑表演和魔术秀,吸引孩子们的参与。主办方为大家准备的伴手礼是高尔夫体验券和免疫细胞存储机构的参观活动。居委主任朱梦倩表示,为了保证小区活动的品质,不少活动是由居委会牵头主办、社会组织和机构负责运作的,且活动内容也要针对居民的年龄和社会层次设计。今年母亲节前夕,小区邀请礼仪培训师为年轻妈妈们办了一场丝巾沙龙,教大家选择丝巾的色彩、质地,指导丝巾与服饰的搭配技巧。前段时间,语文名师走进小区,为孩子们做了一堂中国古代历史文学讲座,感受古代文学作品《诗经》的魅力。在居委干部们看来,保证活动品质,才能有效地吸引居民参加活动,融入社区。陈瑶说:“小区的‘硬件’环境很好,作为配套软件的社区活动、社区服务也应该达到同样的标准,让居民在自己的家园里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