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徐汇新闻

梧桐落叶、老洋房…这是徐汇环卫四十载的真实写照!

2018-9-7 0:00:00发布95次查看

每至秋冬之际,人行道侧的法国梧桐在暖阳的映衬下,于市井之间显得优雅闲适。红褐色的落叶如蝶如诗,随性飘零,意化了那一眸纯净的天空。褪尽浮华的欧式建筑隐匿在烂漫群芳间,宁静淡然,唯有那益显斑驳的红瓦白墙、尖塔穹顶,表征着既往的独特历史。这里是衡复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以前繁荣的法新租界,上海海派文化的起源地之一。

这里,是上海花园别墅最集中、覆盖面最广的区域,分布着相当数量、形态多样的公寓、新式里弄、公共建筑等,诸多革命史迹和名人故居。而在现代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趋势下,如何更为有效地保障衡复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让这里更好地成为传承上海城市文脉,对该区域的环保工作提出了新的历史要求与文化期望。

落叶循复,环卫工作与时俱进

在衡复纷繁的历史变迁中,法国梧桐的落叶秋去春来,循环往复,见证了衡复区在改革开放四十年间的奋进。杨美瑛是永嘉新村的老住户了,从小成长于此的她,目睹了梧桐树荫间,环卫工作的与时俱进。

杨美瑛表示,80年代的时候,永嘉路没有班车,人口少,加之人们普遍生活节约,每户人家一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并不多。“以前对于家庭垃圾,一天一般最多扔一次,会统一扔在一个小垃圾桶中。”沿街分布的垃圾库房堆积着人们的生活垃圾,等待着驳车运往处理站。环保工作给杨阿姨的最大感受是体系化。以前清扫路面的车辆很少,“一般车辆来,大人还会抱着孩子出弄堂来看”,杨阿姨笑着说,“那个时候收垃圾的车是敞开式的,并不是现在这样封闭式的,一路开的时候,垃圾还会掉下来。”而对于落叶,也没有如今清扫及时,一般是早上扫一次,下午再扫一次。

到了90年代时候,梧桐树虽尚小,落叶也少,以往的清扫频率也保证了秋冬时节道路的安全畅通,但衡复区常住人口的增加,落叶与生活垃圾的增加对环卫工作也提出了新的历史要求。道路边也建起了垃圾站,市民朋友和环卫工人们将生活垃圾和落叶都堆放在此,等到装满后便用环卫车拖到垃圾集中站。

近年来,管理部门借助科技创新进行环卫工作。“今年将着力打造‘智慧环卫’这么一个系统。”徐汇区环卫负责人曹丹俊向记者介绍。安置在弄堂口附近的探头将智能地分析出人为遗弃的包头垃圾,并自动拍摄,记录下时间、地点,发送给附近作业的环卫人员。环卫人员能够在10分钟内,前往处理。同时,衡复区对运输干、湿垃圾的车辆专门列装了车载计量的仪器。当清洁车辆进入特定的小区垃圾接收处时,记录仪能够及时记录垃圾承载的变化,曹丹俊称:“因为之前垃圾分类并未落实,而造成了居民认知的偏见,希望现在能通过技术的辅助,去改变这种情况,并取得理解。”

环卫部门还选调骨干加强对该区域的环卫工作的管理,同时,提高受高等教育职工比例。另外,也将大力推进保洁机械化,发挥小型机械保洁车辆的作用。“通过机械化去弥补人力上的不足。”曹丹俊介绍说。

落叶不扫,打造街道新景观

杨美瑛向记者回忆起她的孩童时代,每每秋冬之际,大风一吹,便会有成片的梧桐叶从枝桠上掉落,铺在地上,有时候甚至如同地毯一般厚。

“60年代的时候,小孩子们没东西玩,就捡地上的落叶‘拔老根’。”杨阿姨说。“拔老根”是当时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两个或者更多孩子各自选择一片落叶,将它们的叶茎缠在一起,向不同方向使劲,比试谁的茎最后断。有时候,孩子们还会用大半个上午在落叶种寻找最大的落叶,或者最完整的那一片。

承载着一代代人记忆的落叶,年复一年的凋零,年复一年的被清扫,市民每每看到,便会有些不舍。曹丹俊说:“经常有人和我们提意见说,这个落叶这么漂亮,就这么扫掉太可惜了。”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人们对于环卫工作的要求不再仅是清洁、干净,更是将打造赏心悦目的市容环境作为一种需求。

2013年,在武康路、余庆路首推落叶景观道保洁试点,正式推行“落叶不扫”。当年,气温低,寒冷的天气让梧桐落叶的数量比起往年更多,落叶把街区打扮得别致有味。自此,落叶从环卫垃圾变成了美化街区的装饰品,传统的环卫保洁变成了美化工程,单调的街道也变得焕然一新,颇具风情。石块铺设的人行街道上落满梧桐之叶,仿佛就此把整个上海的秋天定格在这里,人们踩着落叶而过,便有“一叶知秋”置身童话世界的美感。

为了保护落叶景观,管理部门也创新管理措施,落叶保持“一周一清”以防落叶长期滞留腐烂、影响消防和交通,曹丹俊说:“我们的保洁人员现在都是‘捡’而不是‘扫’,就怕把落叶破坏了。就连我们的垃圾桶现在也换成了黄褐色的了,我们要打造一个完全一体的景观。”

落叶艺术,尽显城市魅力

法国梧桐对气温非常敏感,当天气转凉,叶片才凋零,因此是否有落叶景观是人力不可控的,曹丹俊说:“真是‘看天吃饭’,有的游客慕名而来却逢那一天天气不太冷,没什么落叶。”尤其是14、15两年,暖冬的天气使得落叶量少,许多市民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只能无功而返。

2017年,徐汇区把落叶做成了品牌——“落叶季”活动大受欢迎!主办部门邀请了艺术家们以“爱”为主题将落叶做成艺术品,布置在街道中。用粗绒线绕成球,填入落叶,展现了一幅母亲为孩子织毛衣的画面,赞扬亲情;一处用落叶填充的雕塑,展现了男性托举起女性的画面,讴歌爱情。

“落叶季”的召开不仅是缓解了景观“看天吃饭”的弊端,还与“落叶不扫”的环卫工作一起,将街区打扮得更有文化和艺术风情,在历史风貌区中,搭配着红瓦白墙的西式洋房,渲染着自然之美和上海味道。

“落叶季”活动获得了极多市民的支持,杨阿姨在体验活动后这样评价到:“活动做得真好,又漂亮氛围又好,比起一般的景观来说要别致多了。我们这边的居民都希望这种活动常年办。”同时,活动还声名远扬,摄影爱好者在一些艺术展品前甚至还需要排队拍摄,还有的游客身着各式民族服饰在活动中游览、拍照。

曹丹俊向我们介绍,为了迎接首届进博会的召开,今年“落叶季”还将以“交流”为主题,以落叶为载体展示人与人的交流、人与自然的交流。在今年的“落叶季”活动中,市民还可以步行在一处完全无人保洁的街道,“我们想专门在一处设置一个试点,在完全无人保洁的街道,光凭美好的环境本身激发人们的道德感,让保护我们的市容环境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习惯。”曹丹俊这样谈到设置无人保洁景观的初衷。

从作为垃圾的落叶,到城市的景观,甚至变成了艺术作品,不断彰显了城市的独特魅力,体现了人们对于美的需求越来越深刻,我们的环卫工作不仅是维护市容环境,还是美的创造者和守护者。杨阿姨说:“落叶年年有,可是这么多年了,我真的没有想到落叶还能变得这么美,现在这样真是太好了。”

(来源:人民网)


徐汇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