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闵行:教无定法 育人为本

2018-9-7 11:01:54发布83次查看

恽敏霞和学生们在一起
“闵行中小幼的学生数量已超过23万人,学校也有400多所,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大区’。我们正努力加快脚步,从‘教育大区’迈向‘教育强区’,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在接受闵行报记者专访时,区教育局局长恽敏霞表示:闵行将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教育质量、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治理水平,以“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本报记者茅杰方雨斌
保障公平年底学区集团覆盖90%学校
闵行报:人人都希望孩子能就读好学校,教育如何兼顾“优质”和“均衡”?
恽敏霞:我们的办法就是开展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建好“家门口的好学校”。目前,全区已成立4个教育集团,14个街镇(莘庄工业区)成立了12个学区。到今年底,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将覆盖全区90%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90%的公办幼儿园。
这些年,闵行致力于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我们已和上海交大、华东师大、上外、上师大、华东理工、上海中医大、协和教育集团、世外教育服务公司等合作,引进了5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这些合作,并非只是办一两所新学校,而是通过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方式将它们纳入到闵行教育体系之中。
学区集团的建设过程中,各街镇的积极性非常高,12个学区都成立了学区办公室,并在资金上、资源上给予大力支持。
学区集团打造的特色也和区域发展充分对接。例如,马桥镇正在创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未来小镇,为此,闵行二中已转型并搬到马桥办学,成为华东理工大学附属闵行科技高中,“科技”可能就是马桥学区的特色。
闵行报: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如何确保从“物理结合”变为“化学反应”?如何促进各所学校共同发展?
恽敏霞:学区和集团内,实行的是项目共建、资源共享,各校之间场馆、师资和课程资源都相互开放。不少学区集团都由“名校”“强校”作为核心校牵头组织,带动成员学校在办学特色、管理体系、教学质量等方面共同进步。
比如,闵行中学教育联盟就是以闵行中学为核心,文绮中学、颛桥中学等9所学校共同开发联盟的“核心素养培养”特色课程,逐步形成“校校有特色,整体有发展”的学校集群。
此外,教育局也设计、制定了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案,对学区集团开展调研性评估,促进学区集团成员校的深入协作。
闵行报: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幼托成了热门话题。在某种程度上,人们愿不愿意生孩子,和幼托息息相关。
恽敏霞:闵行是上海开展3岁以下托育服务工作的5个试点区之一,而且我们走得比较靠前。上海现在有6家非营利性托育机构,闵行占3家,营利性机构上海有8家,闵行占到2家。更多托育机构还在陆续申请中,未来闵行每个街镇(莘庄工业区)将有至少1家非营利性的托育机构。
目前我们正积极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在确保3-6岁入园需求的前提下,努力增加托班的资源供给。今年闵行65所幼儿园中开设了117个托班,解决了2340名2-3岁幼儿的入托需求;今明两年将开工建设(含改扩建)11所幼儿园,通过调增容积率、适度增加建筑面积约3480平方米,新增29个托班班级,满足580名3岁以下幼儿入园需求。同时,我们还鼓励企业、园区、事业单位兴办福利性托育机构。
另外,闵行区已经成立了托育服务指导中心,对各类幼托机构开展业务指导和安全监管,所有的托育机构都有实时视频监控传送到托育服务指导中心,并向家长开放。
创新治理学校面向未来“个性化”发展
闵行报:近几年,闵行教育名声鹊起,几乎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有什么秘诀吗?
恽敏霞:闵行正大力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我们鼓励学校从“依法规范办学”向“依法独立办学”发展,学校发展的“个性化”追求,增强了办学的活力。
在高中阶段,闵行已有七宝中学、闵行中学、上师大附中闵行分校、向明中学浦江校区、市二中学梅陇校区、华师大二附中紫竹校区、交大附中闵行分校等7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与此同时,还在培育浦江高中、华理科高、田园高中、文来高中、闵行三中5所学校创建上海市特色高中。根据这些特色高中的定位,我们整体配置学校硬件环境,完善课程体系,并邀请市级专家组进行指导。我们鼓励每一所高中特色发展,挖掘创新实验室育人价值与功能,结合学校特色定位,加强高中创新实验室配套课程和师资的培养。
闵行报:优质高中,离不开优秀的初中生源。闵行的初中最近有不少大动作。
恽敏霞:闵行的“初中强校工程”已经正式启动,8月31日,我刚参加了文来初中与航华中学、航华二中帮带共建签约仪式。文来中学(初中部)除了将托管新建的公办文来学校外,还将通过“柔性流动”帮带共建的方式与两所“强校工程”学校开展合作,输出自己的教育资源和品牌优势,促进两校教育教学质量快速发展。
初中强校工程是上海市教委今年力推的一项提升计划,目的是突破初中学校办学短板,我区有7所学校入选了强校工程。
强校工程将开展初中学校的校长、教师、学生深度调研,探索以特定教育政策扶持、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城乡学校携手共进、紧密型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双名工程、高中教师柔性流动、优质课程项目引进、学校教育设施设备改善、跨学科融通教学、研究性学习开展等多种组合方式,转变初中学校办学模式,提升办学质量。
闵行报:学校和学生,都要“个性化”发展,自然也不能简单地以分数来评判优劣。那我们如何评价学校办得好不好呢?
恽敏霞:今年已是闵行开展学校绩效评价的第六个年头了。我们基于大数据平台形成了一套“三级四类”数字化评估体系,其中包括学生、学校、政府的三级管理评价框架,学生发展评价、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学校发展评价、社会感知度评价四大评估指标系统。
我认为,评价必须为教育教学服务,只有通过评价形成反馈,学校才能有针对性地改进。因此,我们要做的主要是对过程进行评价。过去,学业成绩可能是全部,现在只是二三十个指标中的一项。
闵行报:教育要面向未来发展,学校的硬件如何体现未来元素?
恽敏霞:今年,从新建学校和改扩建项目开始,闵行启动了“未来学校”的建设。我们制定了校舍改造与扩建规划,适度提高新建学校基本建设标准,整体设计信息化环境,提升校园整体环境设施条件,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分批逐步建设“未来学校”,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不再只是接受者和被教育者。
“未来学校”有两大要素——“无处不在的链接”和“绿色自然的体验”,这样的理念正在逐步推广和适应中。比如,今年有一所新建校园的设计方案做了比较大的调整,初步方案里用了大量的灯光和金属装饰,连学生的课桌椅都是金属的。我们觉得不妥,这不是“未来学校”。未来发展的趋势是回归自然,学校应该让孩子们接触到绿色自然的原材料,采光也尽量使用自然光。
优化生态让教师有专业成长的获得感
闵行报:开学了,又有一批新教师站上了讲台。他们准备好了吗?
恽敏霞:今年闵行招聘了435位应届新教师,整体素质相当不错,其中硕士有256位,博士有3位,占新教师的60%。从毕业院校来看,来自985和211高校的有96位。在新学期开始前,他们经过了集中的职初教师规范化培训,我去讲了第一课,介绍了闵行教育的概况。“局长开讲”,这是区教育局开办7届职初教师培训的一个惯例了。
不仅如此,之后这些新教师还将接受一年的见习培训。闵行有31所市区两级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作为见习培训的基地,这些新进教师一周3天在本校工作,2天到专业发展学校接受培训。一年培训结束后,通过考核再回到本校全职工作。
闵行报:去年闵行推出了教师公寓,解决了部分青年教师的“心头大患”。这既是待遇留人,也是感情留人。
恽敏霞:对,去年秋季开学前,我们的教师公寓正式揭牌,一年里两批次共安排了186人入住。闵行希望通过为教师提供更多保障,不仅“留人”,还能“引才”。
当然,吸引并留住人才,不仅要靠待遇,更要靠在专业上为教师提供发展的空间。“人有多复杂,教育就有多复杂”。教学并不是重复劳动,教师应当在工作中得到专业成长的获得感,也更多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同。
教师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职业,大部分老师都会坚守三尺讲台到退休。同时,教育也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行业,学生和老师是在教育系统中共同发展的。我们鼓励每一位老师都成为专家,而不是知识的“搬运工”。
为此,闵行为教师设计了完整的发展通道和台阶:新入职的教师,经过努力可以成长为拥有希望之星、论坛之星等称号的优秀青年教师,之后再向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等迈进。教师职称的序列现在也已打通,从初级、中级、副高到高级教师,有一条完整的路径。
闵行希望通过队伍建设,建成一支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队伍,为全区的发展做出贡献。
打造品牌丰富课程带来多元化的体验
闵行报:现在学生们的课表,和我们读书时有了巨大变化,课程太丰富了,这是否是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
恽敏霞:丰富的特色课程,可以说是闵行的一大品牌。近年来,我们不断引入国内外的优秀课程,例如stem+课程、wap课程、健康与幸福课程等;同时,闵行的学校也在不断培育自己的课程,像七宝中学就有“大文”“大理”的研究院课程,闵行中学也开设了培养国际视野与合作的海外课堂。
还有一个趋势值得关注,就是大学纷纷办起了基础教育,希望为自己的人才培育打下基础。近年来,通过与高校的合作办学,闵行的中小学课堂上有了许多大学教育的延伸课程。
以上海中医药大学为例,其在闵行的三所附属学校的学生经常有机会去中医药大学参观、访问,大学也派出老师、研究生甚至留学生到闵行这三所中小学来开设中医药的基础课程。这些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融汇到基础课程的学习中,并更好地感受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
我们正在建设区域优质课程资源库,开发课程共享平台,未来闵行的各所学校都可以根据需求选用这些特色课程资源。
闵行报:听说许多课程已实现网上共享,老师上一节课,等于同时给几所学校多个班级上课。
恽敏霞:你说的是闵行“教学云”的功能之一,这个云录播功能让教学不再受到空间的限制。
除此之外,闵行教育信息化系统正在设计一整套云服务框架,其中包括“学校云”“学生云”“教师云”“家长云”服务,集成了学生成长空间、教师专业发展档案、教育督导评价、学校安全监管,财务精细化管理等系统,为学校、师生提供服务。
闵行报:最近习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今年闵行的中考和高考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孩子们学习好了,身体素质怎样确保?
恽敏霞:相对于考试成绩,我这里有两个数据同样让人兴奋:在全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价中,闵行的中小学生优秀率和合格率分别为13.0%和97.1%,优秀率要高于全市平均5个百分点。
学生身体棒,这和学校体育课有很大关系。现在几乎所有的热门体育项目,都可以在闵行的学校里找到。像校园足球普及教学覆盖了81所学校,我们还有“网球进校园”“篮球进校园”项目,全区三年级学生人人都在学游泳。更有特色的项目还有棒球、垒球、赛艇、击剑等,我们还引入冰壶等冬季项目,闵行每一所学校都有体育特色。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