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爱心暑托班:"第五个暑假 有付出也有回报"
2018-9-7 10:59:47发布86次查看
2018年已经是闵行区爱心暑托班开办的第五个年头,最近,记者走进了浦江镇爱心暑托班,揭秘到底是什么让这些老师连续五年,心甘情愿放弃假期,在炎炎夏日里当起“孩子王”?
本报记者李逸通讯员马东寅
“母子搭档”加入志愿服务
今年6月中旬,闵行区爱心暑托班开始报名招生,1000余名志愿者报名响应,其中就有200多名教师志愿者,浦江镇爱心暑托班先后有79名专职教师参与了志愿服务。
这是瞿新芳老师服务的第5年,谈到为什么5年来暑假都一直致力于暑托班,瞿老师说:“做了20多年的老师,习惯了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也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瞿老师是君莲学校的老师,住在浦江镇,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这不仅仅是她工作的一部分,也成为了她生活的一部分。
瞿老师第一年服务暑托班时,她的儿子王凯当时还在填报大学志愿。受妈妈影响,他也填报了师范类专业,还和妈妈一起加入到爱心暑托班志愿者的队伍中,“母子搭档”做了2年志愿者。
暑托班里有别样风景
1994年出生的朱一凡老师,也是暑托班的“元老级人物”。2014年报名参加浦江镇爱心暑托班志愿者的时候,她还是一名大学生。5年来,她从一名青涩大学生志愿者成长为能独立负责一个班的优秀班主任,其间定有道不尽的“酸甜苦辣”,但朱老师一开口却是满满的快乐:“5年前感觉自己还是个孩子,和他们一起玩;现在终于成孩子王了!”当被问起,“像你这样年龄的女孩子,暑假都在满世界旅游,你两个月都在这里舍得吗?”朱老师回答说:“这样很踏实。”在这位24岁的青春女孩眼里,爱心暑托班,有满世界都看不到的风景。
一个班30多个孩子,来自于不同学校不同年级,这即使对于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挑战。为了更好地管理班级,朱老师还在班上设立了班级小岗位,以小组为单位明确各自分工。采用同伴互助的教育方式,从上课、下课、午饭等多方面制定了“手牵手”的暑托班规章制度。课间经常给小朋友们讲述绘本故事、成语典故、陪他们猜猜字谜等小游戏,小朋友们下了课都迫不及待围到朱老师身边听她讲故事。
这样的老师,爱心暑托班还有很多,他们不仅是奉献也在一起成长,他们在付出同时也收获了许多。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