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校园贷频换外壳 开学季回租贷卷土重来

2018-9-6 3:30:49发布85次查看
原标题:开学季回租贷卷土重来
  近日,有市民反应即将进入大二的儿子遭遇校园贷陷阱,而此次的校园贷和以往不同,将业务变身为“回租贷”。名为租赁,实为借贷,通过读取通讯录等方式控制和威胁借款人。
  回租贷瞄准开学季
  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儿子小王因为手机丢失,又即将离家返校。因此私下向朋友借钱购买了一部某品牌的最新款手机。但到还款期限时小王仍无法还款。因此朋友向其推荐了一款‘回租贷’的app。只要同意把手机“抵押”,只需要每月定期还一部分钱,手机就仍可自己使用。因此小王在之后便陷入不断续期、从其他平台借款填“窟窿”、再花钱续期的恶性循环中,短短几个月,当初借同学的3000元借款已经“滚”到了1万元。
  王先生表示,孩子现在还缺少足够的社会经验,一旦接触到陌生的金融产品很容易被诱惑进去。虽然回租贷造成的影响不高,一万元对于家长来说也能承受。但是孩子遭遇这些肯定要吸取教训,否则难保以后再遇到更大金额的诈骗。
  某网贷平台工作人员认为,“回租贷”其实和申请人以“抵押”手机的形式贷款并无不同,申请人仍然拥有手机的使用权。平台评估手机后,给出申请人可以贷款的额度和需要支付的服务费,但双方签署的并非贷款合同,而是租赁合同。贷款后,申请人还款以支付租赁费“回租”手机的名义,付出高额费用。这样做,一方面避免了借款合同中对利率的限制,另一方面,通过要求申请人改换i d账号和密码、读取通讯录等手段,掌控了申请人的隐私信息。
  常州公安机关表示,平台变相向大学生发放高利息“现金贷”,最终可能会使学生陷入“套路贷”“高利贷”陷阱。目前,已有不少学生因此上当受骗。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认为,这类产品的用户基本都是在校大学生。虽然规避了现金贷关于利率的要求,其实质仍是现金贷,符合超短期、高利率的现金贷特点,是一种套利行为。
  多信金融研究院认为,在某些金融机构的认知里,大学生金融知识匮乏所以更容易忽视风险,大学生风险控制能力差所以更容易受到短期利益吸引。而学生虽然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差、但是大家背后的家庭却能承受更大风险。加上学校较为封闭的生活空间无形的增加了学生的违约成本。所以,它们纷纷将大学生群体作为重点营销目标。这种现象近两年随着网络在同学们中间的普及以及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丰富变得愈演愈烈。
  现金贷本质并未改变
  业内人士表示,教育部等部门去年就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未经银行业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进入校园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公安机关始终保持对校园贷的高压严打,很多现金贷都销声匿迹,但是如今仍有不少公司将校园贷改头换面,将现金贷转换为租赁形式。因为中间牵涉到手机或者其他实物,这不是现金贷而是租赁模式。
  根据华夏时报报道,截止6月,以手机回租形式的“回租贷”相关平台已逾100 个,这些产品的一般年化利率在300%以上,个别甚至超过1000% 。新生入学之后先活跃起来的必定是回租贷,另外的培训贷、求职贷、创业贷产品则主要针对毕业季。
  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醒,对于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变相校园贷,广大学生要高度警惕,提高自己对不良“校园贷”业务及其变种形式的甄别和抵制能力;理性消费,知法用法,保护好个人信息和隐私,注意留存相关凭据。当合法权益遭受损害时,第一时间与同学、老师和家长商量,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