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在黄浦“面子”亮丽 “里子”也要精细

2018-9-6 9:34:05发布118次查看

9月2日,上海观察报道:静安与黄浦,论财力,可谓“小身材、大能量”。目前,静安面积37.37平方公里,黄浦20.5平方公里。2017年区级财政收入,静安232.8亿元,黄浦212.2亿元,在上海16个区排行榜里分别位居第四、第五位。两区拥有的税收亿元楼也让其他区羡慕,目前静安拥有亿元楼55幢,黄浦有45幢。
  但两区也有相似的烦恼——城区二元结构。光鲜亮丽的高楼林立之下,还有不少居住条件困难的陋室。上海中心城区尚未改造的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在这两个区面大量广。
  住在这些老房里的居民,厨卫合用,有的甚至没有卫生设施,常年使用手拎马桶。这些老弄堂里的阿婆们,走出弄堂,走在繁华大街上,胸前别一朵幽香白兰花,整洁、清爽、体面,折回弄堂进家门,便是诸多隐忍与不适。
  消灭手拎马桶,装上抽水马桶,将厨卫合用改造成一家一户独用,这些可都是非常艰巨的工程。
  静安寺街道从2006年开始,在全市率先推进老旧住房的“马桶工程”,经过11年努力,终于在去年消灭了辖区内的手拎马桶。最后留下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区里和街道想尽了办法:听说排管道遇到难题,区领导立马带队到现场,一起出谋划策;居民家中没有空间安装马桶,就从隔壁物业“借空间”;小区里面没有地方,就在弄堂口开辟空间,集中搭建一批独立卫生间。当居民领到新厕所的钥匙,就像领到新房钥匙,欢天喜地。
  黄浦区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马桶数量更大,目前全区还有7万多个手拎马桶,改造难度大。建化粪池、设置增压泵、挤出新空间、做通每一户居民的思想工作……为了解决马桶难题,黄浦的干部可谓殚精竭虑。
  两区历史老建筑多、不成套住房多,在简单修修补补无法满足居民现代生活需要的情况下,两区做了很多创新与探索工作,提升居民居住质量。
  黄浦承兴里,是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石库门建筑群,属历史风貌保护街坊。然而,那些能从自家窗口望见繁华商业街的居民们,大部分却过着没有独用厨卫的生活。这里人口密度极高,无法挤出空间来改造。黄浦正在承兴里小区大胆尝试,通过“抽户”改造方式,让一部分居民搬走,为承兴里改造释放出新空间。
  静安闻喜路上的彭三小区是老工人新村,厨卫合用。这个小区探索“拆落地”改造,让居民暂时搬离,在原址拆除老房重建新房。今年3月,彭三小区“拆落地”改造第四期完成,回搬的居民眼前一亮:高层建筑、带电梯、厨卫独用,小区内健身步道、中心花园、地下车库一样都不少,与新建商品房小区没有太大差别。
  陋室里的居民,住进了改造后的厨卫独用房屋,面对记者采访,老爷叔兴高采烈地说,“现在烧菜烧饭方便了,想啥辰光烧就啥辰光烧,不用排队了。”阿婆笑眯眯比划道,“以前房间太小,浴盆只能放在屋顶上,每次洗澡吊上吊下。现在好了,有自己的卫生间了,大热天我想洗几次就几次。”看着老人兴奋的表情,既为他们高兴,也有点心酸。
  最上海与最国际,讲求“面子”光鲜亮丽,更需“里子”精细妥帖。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