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区残联精准帮扶让残障人士成为岗位"工匠"
2018-9-6 9:30:08发布98次查看
“助残伏天贴心人,真心实意暖心人”——近日,区残联就业科又收到了一面锦旗。许多残障人士喜欢把区残联称为“残疾人之家”。因为在这里,他们学会了一项谋生技能,得到了一次接触社会的机会,还有不少残障人士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人生。
量身定制岗位
孙芳(化名)是一名先天性听力障碍患者,从外地嫁到上海后,孙芳的丈夫希望她能找一份工作。但毫无工作经验加上性格内向,孙芳并不愿走出家门。区残联就业科工作人员经过上门走访后才知道,孙芳的丈夫真正的想法。原来,孙芳的丈夫身患癌症,他希望在自己“走后”,孙芳能自食其力、丰衣足食,所以才力劝妻子早日就业。
区残联工作人员在与孙芳的沟通中发现,孙芳对做中式面点特别感兴趣。于是,工作人员为她牵线搭桥,找到了一份某企业食堂的工作。可没想到,孙芳没干多久就辞职了,并且不愿意再外出工作。工作人员在反复沟通后,才知道孙芳内心的烦恼。原来,在孙芳工作的企业食堂内,她是唯一的残障人士,孙芳总担心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会被他人嘲笑,自身抗压能力弱加上不能适应早出晚归的班表,孙芳最后选择了离职。针对孙芳的情况,区残联又安排孙芳去福利企业就职。福利企业的基层工作人员都是残疾人,适合类似孙芳这类内心敏感且抗压能力较弱的残障人士。果然,孙芳很快适应了新工作。
区残联就业科工作人员刘文晓说,在为残疾人找工作前,区残联会耐心听取每一位残障人士的工作诉求,竭尽所能为他们找到满意的工作。为残障人士牵线搭桥找到工作后,区残联还会进一步跟踪调研,做好残障人士稳岗工作,减少换工作频次。不仅如此,对于一些没有技能但有工作能力的残障人士,区残联也会为他们安排相应的技能培训班,其中插花、茶艺和面点制作等都是广受残障人士好评的培训项目。
助力残疾人创业
为了让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残疾人能尽快卸下烦恼,轻装上阵,区残联积极调动起身边资源全力支持残疾人的打拼事业,成为了残疾人最坚强的后盾。
刘莹的“阳光气球装饰工作室”开业已有4年,从刚开业时的茫然无措到如今拥有一支专业的创业团队,刘莹说是区残联给了她创业的勇气和源源不断的动力。不同于普通上班族,从零开始的创业者如果没有足够的自信和资源,很容易半途而废。早在2006年刘莹就成为了一名淘宝店主,2011年又自学了魔术气球,于是萌生了将两者结合起来专门从事气球产品销售和气球装饰业务的想法。
万事开头难,如何让更多人关注到刘莹的工作室?市残疾人技能俱乐部负责人与区残联鼓励刘莹参加2015年市残疾青年互联网创新创业计划大赛,并为她安排了现场手语翻译。腼腆的刘莹一开始是拒绝的,因为她从未想过自己能够参加市级比赛。但出乎意料的是,第一次参赛刘莹就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其实,区残联工作人员早就发现了刘莹精湛的手工技艺,如何为刘莹寻找推广平台,拓展业务量是区残联每位工作人员的“心事”。经过比赛后的宣传,刘莹的工作室业务量翻了一番,人手不够用了。在区残联的建议下,刘莹又创办了魔术气球技术培训班,该培训班不仅充实了刘莹工作室对人手的需求,也带动了其他残疾人自立、就业的信心。
区残联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残疾人就业不仅能让其自身实现人生理想,而且他们身残志不残的精神能为其他人带去满满正能量。据悉,受刘莹影响,如今一批又一批的残疾青年走上了创业之路,参与社会活动。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