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教师职业病时间表出炉 老师,别让这6大职业病毁掉健康

2018-9-6 7:00:02发布99次查看

9月10日,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即将到来。教师,是一个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于一体的职业,“辛勤的园丁们”在繁重而辛劳的教学中,自身健康“成绩”也面临众多挑战。
网上流传的一份“教师职业病时间表”:
工龄1年:嗓子渐渐吃不消——过度用嗓,慢性咽炎已有前兆;
工龄3年:眼睛干燥模糊——长期电脑备课,干眼症难以避免;
工龄5年:心理障碍——骨干教师升学压力越发重大;
工龄10年:大多得了痔疮——不大不小的病,久站久坐得来;
工龄15年:颈椎僵直——埋首备课,久而久之患上颈椎病;
工龄20年:胃病找上门——二十年讲坛生涯,生活紧张;
工龄25年:静脉曲张——久站后双腿时而麻木无力;
工龄30年:毛病都来了——桃李满天下,相伴一身病。
各位老师,您到第几级了?
上课大声说话、一个劲抬高手臂写板书、长时间站立。下课又忙着备课、写教案、批改作业、伏案低头工作……这是很多老师每天的生活。
“刚开学你看老师们的脸色很红润,但一学期下来,你再看看,不是发黄就是苍白。教师这个职业除睡觉外,一睁眼想的就是教学,就是学生。”一位校长如是说。
慢性咽炎、颈椎病、肩周炎、静脉曲张……都成了教师职业病。
吃饭不定时,有一顿没一顿,胃溃疡就此跟上身;学生的一举一动真闹心,一急血压就狂飙;经常备课、批作业,脑疲劳找上门;信息化教学成趋势,视觉疲劳还头痛……
有关调查数据表明,七成的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高强度的工作给教师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了不小的压力,以致出现了教师职业病。
是什么偷走了教师的健康?
工作任务多 教师的“隐性工作时间”
大家都羡慕教师职业的“隐性福利”——两个假期,但是教师的“隐性工作时间”似乎常常被忽略。绝大多数的中小学教师每天早上7点半前到校,傍晚5点离校,回到家之后,还要利用两到三个小时进行备课和批改作业,所以一天工作12个小时,已经成为了大多数教师的工作常态。“高强度、高密度和高速度”,这三高似已成为一线老师工作的缩影。
中小学教师工作内容常包括备课、教研、听课、开会、批改作业、教学反思,撰写各种业务学习、政治学习、读书笔记等。另外班主任还要负责班级纪律管理,早晨组织学生晨练,晚上领学生打扫卫生,自习课辅导学困生等等。
工作压力过大 教师有颗“玻璃心”
目前,教师已经成为心理压力巨大的职业之一。
通常中小学老师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各种考核、校园人际关系和学生成绩升学问题,这令很多老师经常觉得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
高校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教学、科研、生存、人际关系的压力,心理健康问题长期被忽视。
以往人们认为幼儿园老师每天和天真无邪的孩子一起唱歌跳舞,应该是心态最年轻最快乐的人群。可是有调查却发现,现在的幼儿教师心理长期紧张焦虑非常普遍,这种心理一是来源于幼儿教师各种考核不断增加,教师竞争日益激烈;二是来源于对幼儿安全的顾虑。长期的心理紧张,加之教师中女性偏多易受生理因素影响,她们很容易出现身体易疲劳、焦虑、抑郁和强迫等症状。
担负多重角色 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着教师扮演着多重角色:知识的传授者,集体的领导者、学生的知心朋友、心理保健医生等等。在家庭中,他们又是需要孝敬父母的子女,需要关心配偶的丈夫(或妻子)以及必须照顾孩子的父母。
对家庭,他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在学校,是学生的榜样与楷模;在社会,则要求教师是一个高素质的模范公民。多重角色使他们承受着多方面的心理压力。
也有些教师在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时,遇到矛盾冲突,却缺乏良好的沟通方式和能力,因而产生心理压力过大。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