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从"幕后"走向"台前" 药师不仅是发药
2018-9-6 9:02:29发布81次查看
在杨浦区中医医院的消化科名老中医联合门诊,医师和药师同时坐诊
说起药师的工作,很多人的印象就是“发药的”。事实上,医生开具的每一张处方单都要经过药师的审核,以确保用法正确、用量安全、用药适宜。
今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指出“药师是处方审核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未经审核通过的处方不得收费和调配”,让常居“幕后”的药师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药师不仅仅是“发药”,还承担着药物临床试验和各临床部门、患者的用药咨询与指导。为了更好地发挥药师在临床中的作用,从去年起,沪上不少医院试点开设药学门诊,今年还将推广到77家医院。
记者了解到,目前杨浦区已有多家医院陆续开设药学门诊,每家医院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市东医院主要针对糖尿病患者的用药问题开展相关服务。长海医院更偏重产前孕妇的用药咨询。还有些医院,(下转第4版)(上接第1版)针对老年人用药进行优化。现阶段,药师门诊服务是免费的。
在药学门诊,一般由专业的药师坐诊,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用药调整、用药优化等服务,重点解决多种药物、多个疾病同时存在时的复杂用药问题,同时,长期跟踪患者服药后的症状,为医生提供精准的诊断建议。
从被动监督到主动合作
杨浦区中医医院是较早开设药学咨询门诊的医院之一。2016年以来,月均门诊量200人次,累计服务患者3000多人次。
“随着医药分开改革的推进,药师工作职能也发生着相应的转变,药学工作重点逐渐由药品调配向临床药学服务转变,更多地关注患者。这意味着更多药师将转型为临床药师,临床药师的作用将会进一步凸显。”杨浦区中心医院药剂科主任季敏告诉记者。
目前临床药师数量仍存在比较大的缺口,药师的专业能力也有待提高。为加快药师队伍的培养,在临床治疗中发挥更多作用,杨浦区中医医院从去年起在部分科室推行临床药师参与的多学科联合门诊,让药师从“幕后”走到“台前”。
日前,刘老伯来到杨浦区中医医院多学科联合疼痛门诊复诊。在医生问诊期间,临床药师王志辉在一旁全程参与,并在诊疗结束后详细指导用药方法。
4个月前,70岁的刘老伯因得了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医生为他开具了加巴喷丁胶囊,用以缓解神经异常放电带来的疼痛。刘老伯说,首次开药时,一旁的药师叮嘱他,要逐日增加用药量,并留意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后,根据疼痛的缓解情况,再来疼痛门诊随访。“加巴喷丁是一种通过阻断神经传导来抑制疼痛的药物,患者岁数大了,又有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因此更要谨慎用药,避免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王志辉解释道。
不同的药物服用方法不同,即使是同一种药物,不同的人服用方法也会大相径庭。在与临床医生合作的一年多时间里,王志辉最大的感触是:有时候患者觉得医生开的药疗效不明显,未必是药本身不对症,可能是吃的方法不对。
比如有一次,有位80多岁的疼痛患者前来就诊,患者吃了加巴喷丁胶囊后疼痛没有减轻,近期又出现手抖症状,家属怀疑是不是得了帕金森病。在仔细询问患者病史后,王志辉发现,由于患者是血透患者,之前的医生考虑到患者透析会清除掉一部分药物,因此加大了药物剂量。但在实际服用中,患者虽然服药总量增加了,但没有在透析后及时补服,这才导致“药到病未除”。根据药师指导,患者降低了日常服用剂量,但在透析后进行补服,经过一段时间后,老人的疼痛得到控制,手抖的现象也消失了。
在为医生提供助力的同时,走到“台前”的药师们也在临床治疗的参与中得到成长。处方审核工作要求药师具备很高的专业水平,比如临床涉及中西药联用、中药饮片与中成药联用等,药师只有对各个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了然于心,才能承担起处方审核工作。
消化科名老中医联合门诊是中医院的特色科室,从今年4月起,临床药师汪蓓每周有三个半天在这里跟着老中医抄方。“通过跟着老中医抄方一段时间后,我对中药处方中的辩证思路和临床用药都有了更透彻的理解,学到了不少临床知识。”汪蓓告诉记者。
目前,杨浦区中医医院共有7位临床药师,他们加入各临床治疗团队,为医生、护士、患者提供药学指导和服务,参与临床类查房,开设药学门诊,大大提高了整体的用药效果。
监督用药一年,结果大不同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难以治愈,并发症多。随着病程的发展,多数患者需长期服用多种药物,因而科学的药物治疗对病情及并发症的控制至关重要。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药师的参与,结果可能大不相同。
杨浦区中医医院对糖尿病患者开展的一项跟踪调查显示,有药剂师干预的人群,在疗效和依从性方面都明显优于无药师干预的人群。
去年8月起,该院对长白、大桥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跟踪分析。这些患者都患有2型糖尿病,同时在服用多种药物,年龄在40-75岁之间,病程3-11年不等。
“在干预组,药剂师联合家庭医生对患者开展了多项干预措施。”王志辉介绍,药师团队结合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用药史及初始用药方案,制定药学监护计划,针对老年患者、依从性差的患者开展药学教育,详细指导其用药方法、剂量、频次、禁忌等,防止出现漏服、多服等用药偏差。“我们的药剂师还跟随家庭医生一起上门随访,评估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并提供用药指导,以便及时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及错误用药行为,同时鼓励家庭支持与监督,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
经过为期一年的干预,干预组血糖达标率达到72.5%,而对照组仅为52.5%。“可见,药师通过对患者进行后期用药指导和用药监护,可有效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实现药物治疗的真正目标。”
据悉,为解决市民日常面临的用药问题,杨浦区中医医院还在微信公众号“杏林星药剂科”推出了用药咨询、用药科普等服务,并由专业药师在后台解答市民提问。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