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我们接到的关于辖区内商户的投诉只有15件,比去年减少了近一半。板泉路餐饮扰民的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控制。”三林镇杨东社区党委书记党艳说,这让她和同事们松了一口气。
能取得这一成绩,离不开社区和各职能部门的合作共治。“社区为各职能部门搭建宣传教育、检查、整治、日常维护、创建评优的平台,助力城市精细化管理。问题减少了,居民的投诉自然就少了。”党艳介绍。
一起解决“老大难”
杨东社区是三林镇的六大社区之一。在镇管社区模式下,杨东社区中心作为基本管理单元,应对着社区内的大事小情。
板泉路餐饮一条街处于杨东社区内,因为后院紧邻居民区,这条街的扰民问题自2009年开始就成为老大难。“油烟扰民,噪音扰民,紧邻小区围墙一侧的饭店后院还污水横流,无法落脚。”党艳说,因此,这里成为居民集中投诉之地。虽经多次整治,但始终没有彻底解决,居民怨言颇多。
情况在去年得到改变。考虑到职能部门单独执法的困难,杨东社区中心提出了综合整治的方案。社区专门召开了多部门参与的协调会,成立了由社区、城管、派出所、市场监管、消防、安监等多部门组成的工作小组,并由城管、派出所等职能部门牵头,与商户签订承诺书或发放告知书,最终达成共识。
有了方案,社区又召集商户先后召开说明会、共商共治座谈会等。待商户整改后,工作小组再联合巡视,对不遵守承诺的反面典型“零容忍”,依法处置。最后邀请居民代表听取意见反馈,最终获得了居民的肯定。
共治成了法宝
板泉路餐饮扰民问题的解决,开启了杨东社区以共治推进城市管理的序幕。“通过这件事情,很多职能部门发现,社区中心是一个有效的平台。”党艳说。
板泉路餐饮扰民问题解决不久,其他地方的一家餐饮店出现了因使用非正常燃料造成人员受伤的事件。于是,杨思派出所通过社区中心,召集了辖区内的86家餐饮单位,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以案说法,要求商户加强管理,主动申报情况。
“通过社区中心平台召集商户开会,我们就不必一家家上门宣教,提高了工作效率。”杨思派出所副所长盛永刚说,会议上可以充分讲清得失利弊,公安机关对主动讲清与检查发现区别对待,因此商户们都愿意配合,会议结束,就有5家使用非正常燃料的商户主动进行了报告。
现在,不管是城管整治跨门营业、市场监管部门整治违法违规经营,还是安监部门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公安部门进行治安管控等,职能部门都会与杨东社区合作,充分利用社区平台。
这对于没有执法权但又要处理投诉的社区来说,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途径。“我们没有相关职能,但可以组织职能部门解决;职能部门需要我们配合时,我们就把所有相关方召集起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在党艳看来,这样每个部门就能从不同角度做好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