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闵行给产业工人更有温度的城市公共服务

2018-9-5 14:35:11发布97次查看

据劳动报消息,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今年3月29日,上海市印发《关于推进新时期上海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并于4月25日召开推进部署会议。闵行区作为全市产业工人相对集聚的区域,被市委市政府列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区之一。为全面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素质、培育高技术高技能人才,闵行区在深化大调研工作的同时,由区委、区总工会牵头开展专题调研,研究制定全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和行动计划。区总工会、区人社局、区教育局、区房管局等主要牵头单位细化责任、稳抓落实,为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和更优质的服务。
  1.4万技工充实“工匠”资源库
  据闵行区统计局测算,截至2016年末,闵行区有符合行业界定的产业工人约35.4万人。根据市人社局的统计口径,高技能人才是指拥有高级及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工人。截至去年12月,闵行区本市户籍高技能人才共有14008人,其中高级技师2423人、技师4864人、高级工6721人。这些人才成为闵行区每年获评和获提名“上海工匠”、“闵行工匠”称号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闵行区围绕教育培训、人才孵化、平台展示等方面,不断加大高技能产业工人培养力度,制定一系列制度文件和工作措施。区政府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关于使用地方教育附加专项资金开展职工职业培训工作实施意见》;区人社局出台《关于闵行区企业开展高师带徒培训的通知》;根据区《关于进一步开展首席技师资助者选拔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规定,获评市工作资助的首席技师、“闵行当代工匠”的都将享受闵行相应人才待遇。2016年以来,闵行区6人获评“上海工匠”、30人获评“闵行当代工匠”,涌现出工人发明家、闵行科技创新英才100余人。
  为了进一步了解产业工人队伍特点,精准施策,今年上半年,闵行区委、区总工会牵头开展《闵行区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培育当代工匠》专题调研。围绕技术工人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坚定、职业发展通道、薪酬保障机制、工匠培育等方面,调研组牵头组织召开闵行工匠代表座谈会、技术工人座谈会、产业园区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座谈会,围绕工匠培育、技能素质提升等方面收集建议。同时组织26家企业1230名产业工人,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多种形式参与调研。
  四大瓶颈日渐消磨工人自豪感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闵行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记者从调研了解到,闵行区产业工人主要集中于工业企业,超六成产业工人来自外省市。在闵行区产业向园区集中的产业布局导向下,产业工人过半集中于大紫竹创新研发先进制造功能区、大虹桥高端现代服务业功能区、莘庄工业区、闵行经济技术开区等重点区域。近六成产业工人集中在莘庄工业区、梅陇镇、浦江镇和江川路街道四个街镇。初中及以下学历人数比重最高,高中、中专及技校学历合计占比超过六成。
  产业工人流失压力较大,如何保留、稳定企业核心骨干技术工人队伍,已成为制造型企业负责人最关心也最为头痛的问题。企业普遍反映,要培育一名高水平技术工人,通常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专业训练。大部分技术工人的年龄集中在30至45岁之间,25岁以下的技术工人不到总数的10%。加之职业自豪感和社会认同感不高;薪酬福利体系尚不完善,职业发展通道比较狭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不够完善等四大瓶颈,成为高技能职工成长成才通道上的阻碍。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公共服务尚未有效覆盖,也给产业工人安居乐业带来较大困扰。“优秀技术工人培育遇到的问题”中相关数据显示,19%受访者认为公共服务(交通、住房)不够完善,另有26.7%希望在交通、住房等公共服务领域提供便利,有25.3%希望在落户、子女就学等公共政策方面给予倾斜,尤其是外省市户籍技术工人农业户口群体呼声最高。由于租住“二房东”房屋以及单位提供的宿舍无法进行租赁合同登记备案等原因,导致外地产业工人无法正常办理居住证,进而影响子女入学、学车以及申请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等诸多方面,很多企业也希望在区内统筹公租房资源上可以有更多突破。
  面向7大领域出台27条措施
  充分关注闵行区新型产业体系背后约35.4万的劳动者,改革创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使全区产业工人队伍的结构规模素质与上海新型产业体系相匹配,闵行区委、区政府近期召开闵行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进会,正式印发《关于推进新时期闵行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闵行区加强产业工人公共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闵行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总工会主席倪学斌对《实施意见》进行详细解读,《实施意见》
  从全面提高产业工人的政治地位、加快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完善严业工人评价培养和使用机制、改善资金保障机制、加强公共服务、保障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营造尊重产业工人社会氛围等7大方面,细化提出27条具体任务措施。其中,“加强产业工人公共服务的全覆盖”作为全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特色和亮点,围绕该目标,全区将在完善产业工人住房政策措施、改善产业工人集聚的各类产业园区交通设施、扩大卫生计生文化体育等服务对产业工人的覆盖面、加强产业工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等4方面着力提高共服务水平。
  与此同时,为了切实加强产业工人公共服务体系全覆盖,《三年行动计划》围绕产业工人素质技能提升、就业服务保障、住房保障改善、园区交通优化、教育提质、健康服务强化、文化内涵促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完善等又提出8大工程内含22项细分。力争到2020年,完成让全区职业技能培训人数3年累计达9万人,劳动争议案件工会参与率达30%以上,新增体育场地设施面积3年累计15万平方米等目标。
  引入社会参与精准对接责任
  为了积极履行好政策协调、组织推进、督促检查等各项职责,区总工会、区人社局、区教育局、区房管局等4个主要牵头单位对改革工作推进情况和下阶段工作进行具体安排。区政府作为保障产业工人服务主体的同时,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产业工人公共服务,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互为协同的氛围。
  区房管局将结合自身资源和实际,着力推进产业工人住房保障改善工程。按照“政府引导、规范运作,只租不售、封闭运行”的要求,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产业园区利用自持的产业类工业用地建设单位租赁房向职工出租。目前,全区已经供应单位租赁房11300余套,例如上飞公司人才公寓、上海航天职工宿舍等获得职工认可。未来三年实现社会租赁房项目基本竣工30000余套,新增代理经租10000余套,进一步向产业工人安居倾斜。在产业工人集聚的各类园区交通优化方面,闵行区鼓励相关部门与企业联合优化园区公共交通网络,鼓励各类园区通过搭建“定制包车”平台、共享企业班车资源等途径,提供多层次、集约化的通勤出行服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立体机械式停车库,尽力缓解职工停车难问题。
  “在产业工人素质提升、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打造产业工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等方面,工会也将卯足力气。”区总工会副主席许向东介绍,按照责任分工,区总工会将充分发挥“大学校”作用,利用自身阵地,融合高校、企业等资源,在培训的“精准”上下功夫。结合上海职工科技节及闵行职工科技活动周,积极组织职工合理化建议、企业一线职工发明专利的申报工作,大力选树闵行区“工人发明家”、“科技创新英才”、“职工优秀创新团队”,力争到2020年,形成100名“闵行当代工匠”人才库。通过做实“互联网+”普惠服务,建好网上职工之家,探索创建工会“闵工学堂”,加大网上职业培训课程体系建设,提供线上菜单式教学服务,力争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各项任务取得实效。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