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开学啦!上海百万中小学生迎来新学期

2018-9-4 0:31:38发布94次查看
原标题:开学啦!上海百万中小学生迎来新学期
  东方网9月4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背起书包,走进课堂,上海百万中小学生昨天迎来了新学期。开学第一课,学点什么?体育课上活力四射、环保课上认真垃圾分类、少年眼中的40年风雨中国改革路……还有不少中小学开学第一课主打“安全”二字。新学年,为了打造更多的“家门口的好初中”,“强校工程”已经在全市各区的落地实施。
  体育改革
  “4+2”体育课,健康动起来
  暑假休息了两个月,体能还行不行?
  开学第一天,嘉定区卢湾一中心实验小学的操场上热闹了起来,在体育老师带领下,跳操、跑步……虽然孩子们小脸上淌下了汗珠,但十分开心。
  今年,上海市推进中小学体育改革,要求试点学校在推进过程中要统筹安排,确保小学每周4节体育课2节体育活动课,初中每周4节体育课1节体育活动课,并要求积极推进小班化教学、个性化教学等。校长吴蓉瑾告诉记者,该校引进了一系列优质资源,如sheft课程,弥补雨天等恶劣天气开展室内体育活动的需求。还有足球、篮球、高尔夫、保龄球、武术、击剑等各种体育课程,充实体锻课、330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喜欢的运动中逐渐形成运动习惯。此外,还引进优秀体育教师,由具备教练或教师资质的专业运动机构的专业人员担任指导,帮助学生开展各项锻炼。
  在黄浦区的卢湾一中心小学,还充分利用学校自主研发的“云手表”等信息技术工具与手段,采集学生体育课及参加各项体育活动的数据,课堂及时反馈,教师借助数据进行有效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运动质量。
  垃圾分类进入校园
  虹口区广中路小学的操场上,怎么开来了一辆绿色环保大篷车?
  在这所被评为“国际生态学校”的小学里,处处都在讲述着“同一个地球,‘童’一片蓝天”的故事。“我以前在家都不知道怎么垃圾分类,爷爷奶奶也没有教过我。今年我学会了什么是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还知道怎么辨别有害垃圾了!”一(1)班的葛思辰睁着一双亮亮的眼睛,认真地告诉记者自己学会的内容。校长王剑告诉记者,学校号召“行动起来,手拉手,小手拉大手,用行动感召家人、友人、周围的人参与垃圾分类收集!”,这个倡议得到了各年级学生响应。在昨天的活动中,老师们展示并宣传了日常生活中垃圾分类的知识,并进行了线上垃圾分类小游戏、垃圾分类的实践操作和有奖知识问答等互动环节。
  分类后的那些可回收垃圾成了广中学子手中“童心扮靓地球”的“宝物”。塑料瓶清洗一下,剪上几刀,画上几笔,用旧光盘做个底座,一个漂亮的花盆就完成了,里面放上学校“红蚯蚓沃土”试验箱中自产的营养土,种上绿萝、吊篮等植物,孩子们用童心和巧手扮靓教室,同时也诠释了“绿色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让孩子体悟改革开放
  四十年风风雨雨,印刻在祖国的历史画卷上,值得大家认真品读。在暑期,卢湾中学就精心设计了以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为主题的暑假手账。校长张怡表示,“发现身边的变化”———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摄影作品征集、“厉害了,我的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绘画作品征集、“寄语我的祖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寄语征集等活动,大大激发了同学们对于改革开放的好奇心,一本本精心绘制的手账,寄托了同学对于改革开放、对于祖国的千言万语。
  少年们又是如何看待祖国走过的这四十年?在“少年看中国”主题活动中,学生们共同接力,画出心中祖国未来的样子。画布上的色彩斑斓,就如学生色彩斑斓的心情,创想出祖国色彩斑斓的未来。在“少年中国梦”会场,该校还开展“我眼中的改革开放”ted演讲。同学们有的结合城市的发展、国家的发展表达自己的自豪感,有的结合自己生活的变化,和大家畅聊自己的感受,更有的同学采访了家里的亲戚朋友,挖掘了改革开放的故事,并分享了自己的思考。改革开放不在书本里,就在我们的身边,通过ted演讲,学生们进一步走近了改革开放,有了更深的体悟。
  在七八年级的教室里,学校还开设了“少年中国行”改革开放关键词的体验活动。围绕着“智慧”“勇气”“坚持”“合作”“思考”“创新”,每个班级设计了相关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们再次感受改革开放的历程,传承改革开放的精神。
  我们的校服最时尚
  新环境,新课本,连校服都是全新设计的,对于松江区的不少学校来说,这个开学礼有点特别。
  劳动报记者从松江区教委获悉,在校服趋于同质化的现状下,松江教育局在前期开展“校服调查问卷”等调研活动的基础上,依托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专业团队,打造“新海派新松江”校服体系,校服设计中融合松江城市特质及海派文化元素,分为海派时尚、经典国际、潮流亚洲三种风格,共有128套可供学生和家长们选择。
  劳动报记者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看到,学生们身着由东华大学专业设计团队设计的海派时尚校服走进校园,以古城灰、科创蓝和人文红为主色彩的海派校服,彰显松江人文特色和文化底蕴,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据介绍,古城灰灵感来源于松江古城的历史质感,象征传承与历史,同时与上海外滩建筑的高级灰形成了东西方文明的共鸣;科创蓝寓意g60科创走廊的城市生态,充满未来感的科技蓝象征着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和严谨态度;人文红彰显人文情怀,蕴含松江构建书香之域、书画之城、文博之府和影视之都为特色的文化名城目标。
  安全教育
  相同比例“马路”搬进校园
  报警119第一句该说啥
  年满几岁可以骑自行车?如果发生火灾拨打119第一句应该说什么?楼道里的灭火器放在哪里、该怎么用?昨天申城中小学生在新学期第一节课上,孩子们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安全”二字,申城公安交警消防部门围绕这一主题教授了相关知识。
  12岁以下不能骑自行车
  把“马路”搬进校园,学生在里面“骑车”、“步行”时会遇到什么问题呢?昨天上午,在绿苑小学里,一张特殊的“地图”被搬进了操场。当民警抛出第一个问题时,参与的同学们就被难住了。
  一位同学骑着小自行车在仿真道路上骑行,交警叔叔将其拦了下来,并向一旁的同学们发问:“你们知道年满几岁才能上道路骑车?”有的同学说16周岁,有的则回答14周岁。最终,在大家的议论中,交警叔叔揭晓了答案:“未满12周岁的不能驾驶自行车”。此外,民警还借用“道具小轿车”给同学们讲解了乘坐机动车下车时的注意事项以及对常用的交通标志、标线含义作了详细介绍。
  接下来,是最让孩子们兴奋的交通安全“跳跳棋”比赛,大家你来我往在游戏中学习交通安全知识。“在马路嬉闹”后退三格,“左看看右看看,安全过马路”前进三格。随着时间的推进,比赛过程十分“胶着”,但学生们却从中掌握了许多交通安全知识,也认识了许多交通标志,如:机动车禁令标志、停车让行标志、注意避让行人等。其间,交警叔叔还不时地在一旁为同学们解答棋盘中隐藏的交通安全注意事项。
  长宁交警支队民警告诉记者,相比“课桌式”的授课形式,这样生动、代入式的体验课更能让学生们在实际感受中加深对于交通安全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从孩子们的反映来看,收效良好,而且这样直观的形式更适合低龄孩子,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
  报警先说清楚“在哪儿”
  除了交通安全方面的第一课之外,消防部门在火灾防范与扑救方面给予了知识传授,并让孩子们与奔波在火场第一线的消防战士和消防车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开学第一天,在马桥小学读二年级的铭铭成了学校里的“小英雄”,不少小朋友私下偷偷问他“你当时不害怕吗?”、“以后我也要学你这样勇敢”。原来,几天前,铭铭用一通119报警电话成功地将一起火灾进行了扑救,既保护了自己,又让同村的邻居和房屋没有受到影响。
  为了能让更多小朋友在面对火灾等突发状况时得以“自救”,闵行消防“请”铭铭在安全第一课上“回拨”了一次拨打119火警电话的过程。原来,当天早上因为父母都外出办事了,铭铭独自一人留在家中做作业,突然,他发现距离很近的同屋一处充电器“闪光”了,很快屋里开始冒烟。此时,铭铭没有盲目去触碰冒烟的充电插座,而是拿起妈妈留下的手机拨打了119电话。电话中,铭铭虽然说了地址,但因为孩子年纪尚小也有些害怕,说的不是很清楚,但还是传递了一些关键信息,例如家旁边有河,还有一些其他地标。民警据此锁定了起火点,公安消防很快赶到实施扑救。
  “考虑到低龄儿童,在遇到火灾时,我们不建议他们去拿灭火器扑救,更提倡拨打119电话求助,并快速逃离现场。”消防负责人告诉记者,而火警拨打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把地址说清楚,或者报出附近醒目的地标,以方便救援人员锁定位置。
  在火场逃生时,不少孩子因为知识缺乏和方法不对,有时也会遇到各种问题。昨天,长宁消防就特地在安全第一课上点燃了“烟饼”,模拟火场“浓烟”,让孩子们实地感受一番。大部分孩子虽然知道用毛巾或手捂住口鼻,不让浓烟吸入,但很少有小朋友知道,即便是使用了毛巾,也最好能将其用水浸湿,同时,毛巾一定要反复折叠变厚,如此一来才能有效阻挡火场里的浓烟。“真的遇到火灾的时候,这些烟是我们现在遇到的好多倍,如果不用厚毛巾,是起不到效果的。”长宁消防相关负责人一边耐心地向学生们解释,一边折叠着手中的毛巾进行示范。
  人气警官开讲公共安全
  昨日上午,人气警官———市公安局治安总队的黄奕来到了求知小学,为120名两年级同学和30多位家长代表带来一堂生动有趣的校园安全教育课。
  “考一考同学们,乘坐轨道交通要注意哪三个要素?”“数字,颜色,箭头!”“你们真棒,一字不差都背出来了!”刚上课,黄奕警官便向同学们问起了知识点。
  随后,黄老师就如何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行为去体验身边安全作了进一步的讲解。比如,四种安全色的标识在公共场所、公共交通中的含义;防推搡、防踩踏的两个自护动作的要领,既有讲解,也有演示,还有画面,更有案例,引得孩子们纷纷举手上前参与互动。
  上海警方还为小朋友们准备了“我的安全我知道”公共安全教育系列mg动画短片(小学篇)。该系列短片分为幼儿篇、小学篇、初中篇、高中篇、大学篇五部分,每部时长约2分钟,以mg动画(motiongraphic,译为“图形动画”)为载体,通过警察叔叔讲课的形式,传授治安防范、交通出行等方面的公共安全常识。在笑声和掌声中,同学们又和黄奕警官一起演绎了一部“我是小小社区巡逻员”的情景短剧,校园安全教育课就此拉下了帷幕。
  校园安全无小事。记者了解到,为确保开学期间本市道路交通安全、有序,开学首日,全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安排交警和交通辅助管理力量3500余人次,对近400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绿色护校”工作,做好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秩序的管理。
  强校工程
  16个区已经出台具体方案
  配备培养名校长名师
  今年7月2日,上海市教委发布了关于公办初中强校工程的实施意见。劳动报记者获悉,为切实推动“强校工程”在全市各区的落地实施,16个区均研制了区域“强校工程”实施方案,为“强校工程”实验校配备名校长名师或优先把实验校校长教师纳入名校长名师培养对象,积极构建优质资源带动的紧密型学区集团,呈现稳步推进的良好开局。
  公办初中强校工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与“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紧密结合。截至目前,在名校长配备方面,116所“强校工程”实验校都配备(常驻)1名前三期市级名校长(含培养对象、特级校长或特级教师)或已申报第四期“双名工程”领衔人或学员,其中19所学校的校长是前三期“双名工程”的主持人或学员。在名师配备上,116所“强校工程”实验校的名师(含培养对象)配备也在加紧进行,包括配置特级教师、前三期“双名工程”成员、申报第四期“双名工程”领衔人或学员,每一所学校的配置和申报量都不少于2人,其中25所学校拥已拥有了特级教师或前三期“双名工程”成员。不少区教育局表示还将在第四期“双名工程”评选完成后,通过区域内跨校调配,进一步保障“强校工程”实验校“双名工程”资源的配备。
  公办初中强校工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与紧密型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紧密结合,由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优质品牌初中学校领衔组建紧密型集团或学区,集中优势资源全方位支持“强校工程”实验校建设。据初步统计,已有23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含分校)、4所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49所优质品牌公办初中、14所优质民办学校、2所区教师进修学院、1所国家改革发展示范中职校参与到“强校工程”实验校的支持带动之中。
  市教委已依托市教科院组织有关专家,根据“绿色指标”开展增值评估,关注学生学业质量、教师专业成长、学校为学生提供的个性化服务、家长的满意度,体现学校原有基础上的成长性,以“评估-反馈-改进-提高”的方式,支撑每一所学校的长足发展。
  市教委强调,实施“强校工程”是要激发每一所公办初中办学的内生动力,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初中,在此过程中需要着眼于进一步抬升底部、促进优质均衡协调发展,集中精力抓好一批实验校,积累点上经验,为面上公办初中改革发展提供经验。下一步,市教委将进一步推动落实“强校工程”,依托市级专家指导团队开展各区实施方案和实验校三年行动计划论证,进一步保障实验校专业力量配备,加强优质资源支持带动,推进实验校课程教学改革,将其逐步打造成办学水平更高的“家门口好初中”。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