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年轻就业援助员走进社区 用诚心解决"门难敲""脸难看"
2018-9-4 16:39:35发布104次查看
据长宁区消息:在街道、社区,长期未就业青年们总因找不到工作、不清楚找什么工作而困惑。针对社区里找不到工作的青年人群,社区里也多了一批青年工作者。他们如同社区的hr经理,联系就业人员、提供岗位、组织培训……操心着社区内未就业的青、中年人群的工作大事。
构建立体化服务架构,提升就业服务温度
今年年初,长宁区人社系统立足工作实际,抓节点、热点、难点,聚焦人才发展、就业创业、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大调研工作。
截至7月,共开展多种形式的调研346次,调研对象1855个。其中,企业272个,事业单位178个,社会组织224个,社区居民(家庭)1141个(户),共收集问题131个,解决问题128个,建议36条,解决率达到97.7%。
聚焦高校创新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大调研中,长宁区人社局全面对接高校,指导区内高校设立创业孵化基地、创业高校指导站、创业见习基地和创业辅导专家指导站,通过各个载体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立体化的全方位服务。半年多来,共为高校聘任专家12人,开展专家面对面咨询活动参与者40人,申请创业见习17人,创业新苗结对4人,评估创业项目69个。
同时,长宁区人社局致力于为区内高校量身定制特色创业指导服务。根据创业者的实际需求,确定了东华大学以“大学生创业系列讲座”为主题;工程技术大学以“boss直通车沙龙”为平台,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创业者共同探讨创业过程中的二三事。上半年总共开展活动27场,参与人数逾500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氛围浓厚。
另外,通过开展长宁区校园创业人物专访活动,积极推广高校创业文化,宣传高校创业品牌。那些符合长宁产业特色,具有代表性的时尚创意类、互联网+生活服务业等行业的校园创业带头人,切实发挥了引领引路的积极作用。
完善就业援助工作机制帮助失业人群灵活就业
今年以来,长宁区人社局注重加强对本区失业青年群体的调查排摸,收集长期失业青年的就业条件、就业意愿等信息,针对重点服务对象的不同情况和需求,制定、实施一人一表的“就业服务台账”。通过进一步完善就业援助工作机制,强化帮扶责任,确保就业困难人员“出现一个、认定一个、援助一个、稳定一个”。在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中,鼓励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帮助大龄失业人员灵活就业。
长宁区人社局聚焦青年就业多措并举,发挥青年就业家长学校、青年启航俱乐部、青年求职驿站、创业沙龙、向日葵学堂等特色服务平台的作用,通过启航导师和就业服务专家“双指导”模式,帮助青年转变角色、提高自我认知水平、掌握求职技巧,提升就业能力。多次开展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就业“517”职业指导师面对面等专题活动,为长期失业青年提供岗位推介、职场困惑解答、就业政策解读等公共就业服务,帮助青年合理确定求职方向。
同时,推动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在小微企业和基层单位工作,拓宽就业渠道。截止今年7月,共实现灵活就业88人次,其中小型微型企业就业达38人次。
青年小莊自2008年踏入社会以来,先后从事过超市客服、话务员等工作,但因失业期间屡遭求职失败,自信心频受打击。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小莊因自身学历不高,又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求职竞争力不足,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窘境。长此以往,再加上生活的重压,他的内心封闭起来,不愿意出门。了解情况后,长宁区人社局会同职业指导师从求职技巧和自我认知方面入手,帮助小莊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分析适合的岗位特点和职责。小莊逐渐开始树立起求职信心,找到了自己的就业目标和方向,最终成功应聘卡西欧公司的线上客服工作,顺利实现就业。
深化公共就业品牌建设扩大就业服务影响力
在大调研过程中,企业普遍反映的对公共就业服务招聘方式和渠道了解不多、就业政策不熟悉等问题。为此,长宁区人社局逐步深化“乐业上海”“就业517”等公共就业服务品牌建设,充分发挥微信、网络、报刊、电台等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作用,拓宽就业服务渠道。
除了定期发布职场故事、重点企业介绍、招聘会预告、面试会安排、就业服务指南等就业信息外,长宁区人社局积极开展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楼宇等专项活动,提升就业服务实效。在加强职业指导的专业化建设中,推进并完善职业指导课程项目,目前已经打造出《“被考”一族的就业宝典》《谈古论今话跳槽》《找工作你准备好了吗》等深受青年喜爱的职业指导课程内容。
与此同时,长宁区人社局积极实施推进“互联网+人社”工作,按照“全市通办”“全网通办”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提升就业服务的便利性,完善就业创业业务事项,加强街镇就业业务的培训和指导。
今后,长宁区人社局将继续结合大调研工作,以区域产业发展方向为主导,以职业指导、青年就业见习、职业训练营等为支撑,紧紧围绕青年就业特点,不断完善青年就业服务体系。
通过成立长宁区创客服务青年团队,将分散在不同部门的创业服务内容进行资源整合,为创业者提供政策扶持、园区对接、专家咨询等综合型服务。打通创业服务路上的最后一公里,从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解决更多人的就业问题。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