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这家菜场如何让市民满意?
2018-9-3 10:36:16发布97次查看
据崇明区消息,走进城内桥镇菜场,记者看到菜场内敞亮干净的环境、有序规范的经营、商贩忙碌的身影、市民满意的笑容……一派秩序井然的景象。记者了解到,桥镇菜场自去年经过一番改造后,受到市民和摊主的一致认可,还被评为崇明区2017年度市民最满意集贸市场。那么,它究竟是如何让市民满意的呢?近日,记者前去探访了一番。
环境干净整洁
“以前这里环境不好,买个菜,匆匆来,快快离去,根本不想多待一分钟。现在真的干净了很多,逛一圈下来鞋子都不会弄脏弄湿。”市民刘阿姨每天都要到这里买菜,对于桥镇菜场购物环境的改变,她感触颇深。
据介绍,位于城桥镇中津桥路上的桥镇菜场,于2001年投入使用,占地面积约6500平方米,设各类固定摊位200余个,是一个集蔬菜零售、农贸、干货、副食品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集贸市场。改造前,桥镇菜场水产品摊位区的地面通道总是湿漉漉的。针对这一情况,桥镇菜场找到问题源头——放置水产的水池一直渗水。随后,桥镇菜场对水产品摊位区内的26个水池进行了更替,用不锈钢面材的内胆替换了原先用砖头砌成的内胆,保证了该区域地面的干净整洁。
改造后的水产品摊位,受到不少市民的认可。记者在采访时,在摊位前买菜的陈老伯说出自己的感受:“我们上了年纪的人,腿脚不是很利索,如果市场内地面湿滑,每次买菜我都得小心翼翼地走,很怕摔倒。但现在这里地面干净,来买菜也放心。”
记者发现,桥镇菜场的地面几乎没有积水,也不见任何烂菜叶、垃圾。据了解,桥镇菜场每天有5名保洁人员巡逻清扫。“上午3名保洁人员为一组,下午2名保洁人员为一组,轮流值班。一旦发现垃圾,会及时清扫。”桥镇菜场负责人说,菜场还配备了十多个垃圾桶,做好垃圾分类投放,并及时运走。
管理规范有序
记者注意到,桥镇菜场交易区布局合理,同类商品区域设置相对集中。蔬菜区、鲜肉区、水产区、豆制品区、咸菜区、半成品区,各个分类区提示牌清楚明了,其中活禽区相对独立,与其他经营区域隔开。除此之外,各个摊位上的农贸产品实行明码标价,让市民放心购买。
与其他菜场不同的是,桥镇菜场在场外还划出一块“农民自产自销交易区”——供散户销售自家地里的农产品。不过,过去一段时间,该区域环境脏乱、摊主乱摆摊、人行通道狭窄现象突出。为了管理好该区域,菜场不仅划清了交易的区域,标明了各个摊主的售卖点,还为前来买菜的市民开辟了购菜通道。记者看到,摊主们按照划定区域依次排列,营造了一个规范有序的买卖环境。
还有市民反映,该区域路面坑洼不平,每逢下雨积水严重,脚踩在地面上,常常弄湿鞋袜。为解决这一问题,桥镇菜场对该区域实施路面改造工程,还对排水系统进行了修缮,有效解决路面积水问题,确保该区域道路通畅。
另外,桥镇菜场对活禽区进行重新调整,缩小了原先活禽区的面积,多出来的地方,新开了一家小超市,方便市民购买油盐酱醋等生活用品。
用心做好服务
在桥镇菜场,每天有千余人流在这里交汇。市场管理服务得好不好直接关系着老百姓的“菜篮子”。买菜找零找错了没有?摊主有没有做手脚?桥镇菜场负责人表示,一旦碰到这些纠纷投诉,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若不能“还原现场”,谁也不敢妄下论断。
为此,改造后的桥镇菜场在原有的18个探头基础上,新增了一批高清探头,数量增至46个。如今,这些“天眼”分布在菜场内外的各个角落,“菜场内及周边有违规行为能被记录下来,一旦买卖双方出现纠纷、偷盗商品都可通过调看监控,保障市民权益不被侵犯。”桥镇菜场负责人表示。
为了赢得市民的满意,桥镇菜场的出入口统一设置了意见服务箱,还放置了一本投诉处理记录本。记者随手翻开记录本,其中有市民写着“菜场公平秤坏了”,下面回复栏里表明“已修好”。桥镇菜场负责人表示,会定期查看意见服务箱以及投诉处理记录本,对市民提出的不满意的地方,会及时改进。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