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落幕 周颖摘得桂冠
2018-9-2 5:00:02发布96次查看
冠军得主周颖在比赛中。(组委会供图)
绽放着无比自信的笑容,随着一身鲜红中国风礼服、背谱演奏中国作品《悲喜同源》的捷克选手奥尔加·什劳布科娃放下弓弦,第二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昨晚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落幕。经过近四周激烈角逐,美籍华裔选手周颖最终摘得桂冠,获得堪称全球音乐赛事最高的10万美元奖金,奥尔加·什劳布科娃、戴安娜·季申科、陈家怡、丁章媛和唐韵分获二至六等奖。奥尔加·什劳布科娃凭借对陈其钢作曲的小提琴协奏曲《悲喜同源》的动人演绎,斩获“太平洋之星——最佳中国作品演绎奖”。这些选手将从上海启程,迎接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星辰大海。
以更强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进一步提升国际话语权
自去年9月启动,本届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共收到33个国家与地区174名选手的报名,其中海外报名选手占总数的70.1%。8月10日至今,来自11个国家与地区的27位选手汇聚上海,经历了初赛、半决赛、决赛三轮28场比赛。今年,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被国际古典音乐权威杂志musical america worldwide列入“2018全球顶尖音乐赛事指南”。如果说首届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在对标国际一流的过程中收获了迅速成长,那么本届比赛则以更强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进一步提升国际话语权。
本届比赛评委人数从首届的13人上升至15人。除马克西姆·文格洛夫、俞丽拿等多位著名小提琴独奏家和教育家以外,还增加了去年没有的经纪公司相关负责人,如古典经纪公司 askonas holt的创始人马丁·坎贝尔—怀特。特意前来上海观赛的深圳交响乐团团长聂冰认为,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的评委含金量,足以比肩全世界顶级艺术赛事。
让中国作品被更多年轻人奏响,积极传播中国文化之美
本届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决赛阶段,作曲家陈其钢的新作《悲喜同源》是道必考题。六位选手在堪萨斯市交响乐团音乐总监迈克尔·斯特恩指挥下,携手上海交响乐团完成这部作品。全球顶尖音乐赛事中奏响中国声音,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比赛组委会主任余隆看来,这将借助上海的平台推动中国原创力作向世界发声,助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技巧难度高、饱含中国元素的小提琴协奏曲《悲喜同源》,对海内外选手来说都充满挑战。曾经历人生众多辉煌时刻,也曾感受丧子之痛的陈其钢,用半年时间酝酿、花了七个月创作,写下这部时长24分钟、主题取材自古琴曲《阳关三叠》、表达了人生悲喜与得失的心血之作。去年10月29日,由俄罗斯小提琴家文格洛夫担任独奏的《悲喜同源》首演。周颖告诉记者,作品的旋律里蕴含着悲伤复杂的感情,她试图以更好的演奏技法去呈现东方旋律,同时展现出作品深刻的情感。
比赛间隙,评委们在组委会的安排下,来到青浦的古宅里听评弹、品茗,还拿着用书法题了字的折扇。“希望评委、选手和嘉宾可以了解上海、向往上海,多维度地感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提升,斯特恩这个比赛平台能发挥更多的作用。”上海交响乐团团长、比赛组委会执行主席周平说。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