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为新生上开学第一课 “第五代导演”遇上“千禧电影学子”会说点啥?
2018-8-31 21:18:16发布100次查看
图片说明:陈凯歌为新生上开学第一课。图片由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提供。
东方网记者刘晓晶8月31日报道:昨天(30日),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院长、导演陈凯歌为学院2018级新生带来开学第一课。80分钟站立,与20多位新生直接对话,近30个问题,每个问题都在不经意间传达陈院长对于电影学习、电影制作的所思所想,全程没有喝一口水,激情昂扬。
“你们在高中三年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学习过程?你们学习是真的有动力吗,还是在学校与家长的双重压力之下不得不努力学习?你们来到上海电影学院想获得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你们可以把自己称为有理想、有志向的青年吗?”一开讲,陈凯歌便抛出若干“犀利”问题,像一位父亲一样,他渴望知道今天的大学生们在想什么,怎么想的。看得出,对话“千禧电影学子”,“第五代导演”陈凯歌是有备而来。
导演“泼冷水”新生“有压力”
“你为什么要考导演系?”陈凯歌问。
导演系女学生康玮昕答道:“因为比较喜欢看电影,我们每个人只有一个人生,去经历什么其实就是属于我们的,但是电影不一样,我们可以体会别人的人生,体会我们喜欢的、不喜欢的,想去体会的、不想体会的都可以在电影中实现它。做电影跟看电影就有更大的差距了,我们就可以去做一些更想去挑战的东西,所以觉得很酷。”
“很酷,你想到这事儿将来很难吗?”陈凯歌立即反问。
“肯定会很难,但是不难就没有意思了。”当全场给予这位初出茅庐的女生以掌声时,陈凯歌却又“泼冷水”:“但是你们必须要明白,田壮壮老师有一个研究生叫文牧野,他拍了一部电影叫《我不是药神》,可以说大获成功,但是这样的机率在电影学院导演系的毕业生中间是0.1%。”
听完陈凯歌的开学第一课,来自摄影系的新生潘源昊感到了落差和压力,他坦言:“原以为艺术类的学习可以轻松一点,其实不是这样的。有压力了,但还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做出好的作品。”
图片说明:陈凯歌为新生上开学第一课。图片由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提供。
现场出题学生临场表现获“点赞”
课至一小半,陈凯歌忽然“点将”,新生裴鑫元被点中。原来陈凯歌是要求他现场朗读苏轼的《留侯论》片段。“慢一点。要念清楚,你别忘了,你是电影学院的学生,某种程度上来讲,你是吃开口饭的,话都说不清楚怎么行?好好念,念慢一点儿。”虽然有些许紧张,但裴鑫元还是一字不差朗读完成,获得了陈凯歌的肯定。
陈凯歌表示,其实今天除了听大家的想法,还要看看同学们的功底。一段《留侯论》不仅考察了同学的功底,同时也引申出了电影人所需要的重要品质之——勇敢。“做艺术的人必须直截了当,‘见辱拔剑而起’是一个做艺术的人必备的品质。”“‘虽千万人吾往矣’,意思是虽有千万人在前阻挡,我还是要一直往前走。”
紧接着,陈凯歌又随机点到表演系新生任晓慧朗诵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任晓慧的朗诵同样得到了他的肯定,而理由却与其他同学不一样,“是自然,不装腔作势。电影最怕的就是装腔作势,而且是不自觉的装腔作势,自己都不知道,这个是电影的大忌……但是你还要好好地学习,因为你的吐字归音上还有待提高,你是刚进校的,所以还不能这么严格地要求,你必须得让大家听清楚,听清楚很重要。”
寄语新生“博雅”与“三自”
在与同学们深入交流互动过后,陈凯歌以“博雅”二字与“三自”理念寄语新生。“我们是一个专业的艺术院校,但是我有两个字的目标,一个叫‘博’,一个叫‘雅’,这么听上去不是最接地气的话,‘博、雅’两字对于我们的同学来说非常重要,我希望你们在知识的意义上是通才,我会让你们很忙,我自己的想法就是要你们最好能通古博今,字拿出来写得漂亮,念一遍东西不会念得磕磕巴巴,很少有错别字,完全没有不可能。自信、自尊,某种程度上自大,完全不自大不行。”
“院长是理想主义的,但在这种理想主义中感受到他的责任感。”编导专业的新生周佳烨直言不讳。同样是编导专业的新生何雨薇表示,在听了院长的第一课后说:“让我们的喜欢有更加明确的方向,在这个行业里以后要怎么学、怎么做,坚定了自己喜爱。”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