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志愿者谢光照贴心服务赢赞誉
2018-8-31 9:21:41发布121次查看
“老杨,我来给你理发了。”一大早,谢光照就带着理发工具,来到石泉路75弄孤老杨师傅的家中帮他理发。腿脚不便也好,嫌下楼麻烦也罢,2002年以来,住在石泉路街道石二居民区的老人们,再也没有为理发发过愁。
还没走进铜川路的“一剪美”理发店,就听见了屋里传来的欢声笑语。“谢师傅,你给我后面头发修短点,夏天看着清爽些。”伴随着“咔嚓咔嚓”的响声,剪子、梳子上下翻飞,不一会儿,年过七旬的彭老伯原本有些凌乱的头发已变得整整齐齐、干净利落。老人把镜子拿过来照了照,忍不住称赞:“哎呀,谢师傅剪的头发就是不一样,显得我年轻好几岁。”彭老伯口中称赞的师傅就是谢光照,是石二居民区“真诚关爱志愿理发服务队”成员。十余年来,他不定期义务为孤寡老人和行动不便的老人理发,服务达6000余人次。
“沪漂”九年,勤学苦练的寻梦之路
1993年,谢光照拿着仅有的90块钱,一路坐着绿皮车来到了上海,“码头搬运工”是他的第一份工作,可生活总不尽如人意,长时间下来,水泥灰尘钻进了指甲,手脚的皮肤也受到粉末侵蚀,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红肿和皱裂,一到冬天伤口就会疼痛难忍,苦不堪言。不得已,后来他又去做了饭店的洗碗工,还给居民送过液化气,风里来雨里去,直到2002年,一个不经意间的决定,影响了谢光照的一生。
当时,铜川路上有一个新建的居民小区,由于周边配套设施尚不完善,居民理发有诸多不便,由此谢光照便萌生了一个念头——开一家理发店,既可以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便利,又可以实现他的美发事业梦想。说干就干,谢光照前往美容美发职业学校勤学苦练理发技术,并接受了系统学习,在街道和工商部门的关心指导下,他顺利拿到了营业执照,凭着友善待人的态度和过硬的理发手艺,店里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初心未变,义务理发的感恩之路
精湛的理发手艺吸引了周边不少居民前来,谢师傅的理发生意越来越红火。有一回,谢师傅下楼,正巧碰到五楼的刘大娘出门理发。老人家行动不便,由儿子女婿抬着下楼。看到这一幕,谢光照萌发了一个念头——义务为居民上门理发。“既然自己有理发的手艺,不如给人帮帮忙,都是举手之劳。”就这样,谢光照开始了他的“爱心之旅”,这一坚持,便是十几年。
每逢节假日,以及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一,谢光照会发动许多同行志愿者定期去石泉街道的石岚敬老院、云集敬老院开展义务理发服务,并主动承担起为残疾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理发的责任。“敬老院内有许多老人,单靠这里的工作人员为他们剪发是很累的,既然我们有帮助他们的条件,为什么不去做呢?”说起义务理发的初衷,谢师傅坦言,“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他们需要陪伴,也需要爱护。对我们来说,为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远比在店里剪发赚钱更有意义!”
义务理发的事情在小区不胫而走,精湛的手艺和为人的热情,让谢师傅收获了不少“回头顾客”,甚至别的小区居民也“慕名而来”。
“老人的发型要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夏天一般要剪得清爽。老人家洗头发不像我们这么方便,所以在剪头发时要考虑到他们洗头发的问题。如果是冬天,还要注意把老人鬓角的头发留长些,这样可以遮住耳朵,以防耳朵受冻。”谢师傅一边认真给老人修剪头发一边说。
自我加码,充电学习的进阶之路
2010年,谢光照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报名参加了经济管理创新研修班,系统地学习了党的理论、方针和政策,不断自我加压,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能力。后来,谢光照又先后获得了“上海市文明个体工商户”、“上海市普陀区先进个体劳动者”、“石泉社区‘百姓明星’”……2011年,谢光照当选为普陀区个私协会常务理事、副会长;2016年,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表彰大会暨纪念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成立3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谢光照作为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之一,参加了此次盛会并受到了李克强总理的亲切接见。
谈及自己所获得的这些荣誉,谢师傅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我在这里近20年了,大家是相处多年的邻居,有困难一起伸手帮忙,别说理发这点小事了,只要我走得动,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同时也算是给下一代人做个榜样。”
如今的“一剪美”,已经不单单是间理发店,而是一份情怀、一股力量、一种精神,谢光照也凭借着一把剪刀、一副热心肠、一种使命感,度过了春夏秋冬近二十载。“希望有下个二十年、下下个二十年,我想把这种精神一直延续下去。”谈及理发店的未来,谢光照的眼睛里闪烁着期待。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