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寒暑假或是国定假日,
小申的朋友圈总会跳出几位好友问
我朋友要来上海!带他们去哪里玩比较好?
外滩、城隍庙、田子坊这些老花头都快被说烂了!
关键一年365天都是一副人从众的模样,
实在扫兴
但是小众旅游地也许更能感受到大上海的风情,
逛吃多年的小申,
给大家推荐10个小众景点,
也许有些大家听过却迟迟没有去过,
赶紧收藏再扩散!
再也不用苦恼该去哪儿玩了!
今年突然崛起的网红地标,最出名的就是下图这个70年未开放的露天游泳池,即使你没去过,也一定在朋友圈看到过它的身影。
在历史上这里扮演过多种角色。近百年前,它是供外籍侨民休闲娱乐的哥伦比亚总会,近70年前,它变身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是闲杂人等勿近的科研重地。
将近一个世纪,这里对上海普通老百姓来讲,都是遥不可及的秘密花园。
除此之外还有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孙科别墅等地点可以拍照打卡。
新华路
新华路素有上海第一花园马路的美誉,旁边大大小小的弄堂才是整条马路的精髓,恍入欧洲乡村。
在新华路上有一个马蹄形弄堂,1930年代时曾住着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外籍侨民,是上海滩大名鼎鼎的“外国弄堂”。
再往前走走就是梅泉别墅,上海的特色弄堂都在这儿,还能看见上海的独特景色“弄堂里飘满的万国旗” 。
民生码头八万吨粮仓
八万吨粮仓是民生码头中最具震撼力的工业遗产,虽然建成时间只有短短的20多年,却作为不会再出现的建筑空间类型而具有历史遗产的保护价值。
作为曾经的生产建筑,其原本的生产功能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逐渐退去,已经变成展厅或是旅游地使用。
破碎的窗户和锈迹斑斑的大铁门,绝对的复古感加工业感,让人忍不住想要合影打卡。
小申亲测攻略
m50创意园区
m50创意园的前身是上海春明粗纺厂,2000年起开始转型为艺术创意园区。园区内有很多艺术工作室、画廊、家居馆、涂鸦墙、艺术商店…… 文青必去地。
周末会组织有一些小众的音乐分享会、手工体验活动、照片冲洗体验活动、油画体验活动、陶艺体验活动、露天电影节等。
m50艺术园区,早就成为了魔都最不可错过的地方,街边的涂鸦也是游客们驻足停留的地方。
愚园路
在上海众多的小马路里,如果推荐一条逛吃逛吃,小申肯定首推愚园路,这里有名人遗迹,各种好吃的餐厅料理店,充满艺术气息的书店、设计师店、咖啡馆,以及各国风情建筑……
横跨静安、长宁两区,东起常德路,西至定西路,全长2.78km,如果沿街每家小店都走走停停能逛一整天。
去之前一定多搜搜攻略,因为路边一些不起眼的设计中心里也许就藏着长盛不衰的网红咖啡的,随手拍都超好看。
除此之外,愚园路上还有一家号称“没有吃过富春小笼就不算市西人”的传统上海点心店,强烈推荐他们家的小笼和炸猪排,千万不能错过!
大学路
大学路,听起来就年轻充满活力,直通复旦大学,整条大学路上林林总总分布着几十家服饰品牌店、咖啡馆和主题餐厅,绝对 是年轻人的天下。
每周这儿都会举办大型市集,就像国外的小集市,你能在这儿买到各种原创好物。
意大利的墙绘艺术家millo还在此绘制了46米亚洲最高墙绘!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童心和纯真,成为魔都拍照打卡胜地!
还有一家包容了家具、设计精品店、咖啡馆和图书馆的“吱音生活馆””,一开张就因为粉色少女心而红遍魔都,让小姐姐们流连忘返。
多伦路
多伦路,原名窦乐安路,是上海虹口区的一条小马路。很多人说,多伦路这条马路代表了上海的近代文化。
孔祥熙公馆、白崇禧别墅、汤恩伯住所等都在这条路上。他们是搅动中国近代风云的人物,在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所以,坊间又有“一条多伦路,百年上海滩”之誉。
这里还有一家老爷叔的古董店非常值得一逛,都是爷叔收集得老上海物件,记录着城市的变迁。
因为酷似电影《功夫》里的猪笼城寨,这里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拍照,近几年由于游客太多,想拍照可能得悄悄去。
整个公寓如同一座古罗马斗兽场似的方筒形建筑,中间是宽敞的院子,犹如“围城”一般。站在院中仰望,就像坐井观天的青蛙。
据说这座建筑出自英国人之手,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最早是巡捕房的一部分。
走进公寓,时间仿佛在这里停滞,杂乱的自行车、晾衣架无不透露着旧日的生活气息。
山阴路
山阴路当年是为了扩大租界面积越界修筑到华界的公路。两旁梧桐茂密,即使盛夏走在山阴路上也不会觉得炎热。
这儿保存着上海弄堂、溧阳路日式别墅等旧时代民居,汇集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住宅的各种类型。
这条路上能吃到众多上海美食。“小辰光额味道,老底子额么事。”小店招牌上两排大字在这幽静的环境中显得甚是打眼,沪语读来格外亲切。
货架上满满当当地盛放着袋装和散装的食品,箱子从最上层货架堆到靠近天花板。桔红糕、老苏打、动物饼干…每一款零食都能说出一个童年故事。
这家开了70多年的老字号一不开分店、二不扩大店面、三不装修环境。保留着传统的老味道,生意每天都是出了奇的好。
能吸引大家从小吃到大的美味,既不是山珍也不是海味,就是这样一笼其貌不扬的鲜肉小笼,咬上一口,里面的汤汁就流淌而出。
1933老厂房
在魔都有这样一个地方它是“历史保护建筑、旅游景点、创意园区”,来过的人都说这儿错综复杂、容易迷路、是一个神秘空间……
八角形的伞形柱支撑着宽阔的大厅,悬挂在空中的廊桥四通八达,朴实陈旧的外墙明明散发着历史的气息,却又遍布时髦小店。
一座竣工于1933年11月的屠宰场,当时远东地区最大、最现代化的屠牲场,在沉寂数十年后,现已经华丽转身为上海1933老场坊创意产业集聚区。
绝无仅有的建筑特色,强烈的光影对比,复杂的线条和空间变化,使得这里不仅成为沪上摄影师钟情的场所,不少电视节目也在这取景:《奔跑吧兄弟》、《小时代》…… 最近大热的“居老师”朱一龙也在这拍过写真!
看完这些是不是跃跃欲试,
告别人山人海的旅游景点,
有朋自远方来,再也不用思考该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