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邢蓓琳)不久前,静安北部某园区正准备引入一家通用设备类企业,该企业却提出需要在园区内进行通用设备的生产加工以及喷漆焊接组装等操作。面对企业提出的“额外”要求,园区相关负责人拿出静安区环境准入“正负面清单”对照后,告诉企业,区环保部门明确规定,园区内不能有喷漆焊接等具污染性工艺,建议其重新规划落地项目。得知这一规定后,这家企业及时对项目的工艺流程进行更改,将产业链上的其他环节放在园区。该企业负责人表示,幸好有园区的及时提醒,避免了因为产业项目环评审批通不过带来的麻烦。
上述提到的静安区环境准入“正负面清单”,正是区环保局在调研园区诉求后,在全市率先形成和推出的“清单+简化审批”环保准入新模式的内容之一。在开展大走访、大调研过程中,区环保局发现“企业哪些建设项目可以落地静安、哪些项目需要办理环评审批手续、办理环评审批的手续又是怎样办?”等相关问题成为让不少企业“头疼”的“共性问题”。为此,区环保局对区域内企业集中的72家产业园区展开了调研,摸清园区实际情况以及企业的相关诉求后,在全市率先形成了“清单+简化审批”的环保准入新模式:一方面根据园区不同类型,制定实施静安区环境准入“正负面清单”,帮助园区明确企业准入环评门槛;另一方面,精简环评审批流程,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类建设项目等项目的行政审批时间压缩50%。
“我们委托第三方对全区72个产业园区进行调研,将园区分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都市型产业园区、科技园区等三大类。按照不同的园区类型,对整体环境进行评价,制定环境准入‘正负面清单’。列入‘负面清单’的项目,禁止引进,环保部门不予受理环评材料;列入‘正面清单’的项目,建议园区优先引进。”区环保局负责人还介绍说,“负面清单”原则上是环境风险大、涉及恶臭(异味)物质使用和排放、涉重金属排放、以及环境影响较大的工业项目;“正面清单”是符合静安区整体产业导向,环境污染较小,以社会服务业为主的项目,但根据园区类型、定位有所不同。
位于平型关路1700号的宏慧视界box影视产业园是一家以总部经济和文化创意为主题的园区。区环保局根据其确定的产业定位,将展览馆、图书馆、纪念馆、影视、教育培训、图书,餐饮娱乐等项目列入“正面清单”,在园区加以推行。在“正负清单”的基础上,区环保部门还按照园区的产业导向,在企业引入、审批、服务等方面为园区提供定制化服务。“招商前,让园区就清晰了解今后引入项目选址的合理性;招商后,让企业明了该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明确环保管理要求,同时提出治理建议。”区环保局负责人如是说道。宏慧视界box影视产业园一位招商负责人也表示,现在除了基本的招商材料,环境准入“正负面清单”已经成为每位招商经理的“标准配置”内容,大家在招商工作中也更加有的放矢,有所侧重了。
针对企业反映的办理环保行政审批手续耗时长、流程繁,对企业办证开业带来一定影响的问题和抱怨,区环保局精简了环评审批,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对于列入“正面清单”的建设项目、只要符合《上海市不纳入建设项目环评分类管理的项目类型》,就予以环评豁免,无须环评手续;对于未列入“正负面清单”的建设项目,分别从时间上、内容上进行简化,优化审批流程。区环保局表示,下一步,将会在全区所有园区推行环境准入“正负面清单”,并鼓励园区在引进建设项目办理相应的环保手续时探索“环保管家”管理模式,为企业开业办证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