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市人大虹口代表组:将垃圾分类减量推向纵深

2018-8-30 9:37:06发布112次查看

垃圾分类减量是新时代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必须破解的难题。今年,在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代表们深切感到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面临的严峻性和挑战性,建议在今年闭会期间就这一主题开展深入调研,5月份开始,市人大虹口代表组成立“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专题调研小组,进行全流程实地考察,探寻破解难题的对策良方。
全面攻坚的态势
近年来,住建部等有关部委就垃圾分类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今年6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全面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垃圾分类处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攻坚态势:一是力度更大,由“点”向“面”迅速推进。今年1月住建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部分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明确在全国46个重点城市率先推行生活垃圾分类,6月底住建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在今年年底前垃圾分类工作将扩容到294个地级以上城市。同时生态环境部也将垃圾焚烧达标整治列入污染攻坚日程。二是要求更严,从源头分类向全过程分类转变。住建部文件明确要求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今年3月上海出台《关于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建成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并明确每个环节的目标任务。三是约束更强,从鼓励向强制过渡。上海实施方案明确今年实现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并鼓励居住区“定时定点”投放,到2020年居住区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同时加强地方立法、部门协同执法和区、街、社区属地源头监督,明确落实各方职责。
凝聚智慧的硬仗
垃圾分类减量涉及源头分类投放、末端资源化无害化利用等难点问题,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需要凝聚全社会智慧,为此课题组全方位、多角度选点,深入实际,考察了多个项目。一是虹口蒋家桥小区智能分类项目。该项目与第三方企业合作,设置智能垃圾厢房,居委会组织居民早晚两次进行“定时定点”投放,从3月23日启动试点至7月31日,智能后台大数据显示,小区垃圾分类投放活跃度达到93.46%,其中湿垃圾投放活跃度达到77.86%,较试点以前上升了54%。二是闵行湿垃圾资源化中心项目。该项目总规划日处理湿垃圾1000吨,目前一期已经建成,计划日处理能力200吨,采取公建民营方式,运营企业在全国负责13座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厂,使用自主研发的生物强化腐殖化技术将餐厨垃圾转化为土壤改良和有机废弃物促发酵产品,健康土壤服务面积已超过100万亩,形成了产业链运作模式。三是燃煤耦合垃圾发电项目。2017年末上海生活垃圾焚烧13300吨/日,占上海生活垃圾末端处置总量的53.8%,垃圾焚烧发电虽然可以降低燃煤发电消耗,但焚烧温度难以彻底消除有害气体二恶英。燃煤耦合垃圾发电项目,将燃煤与垃圾焚烧有机结合、共同发电,同时二恶英烟气导入超过1200度高温的燃煤锅炉后将被迅速消除,项目如果实施,不仅可以逐步替代燃煤发电,而且能够大幅提高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利用效率。
系统深刻的变革
垃圾分类减量是一场思想观念、发展理念、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经过系统的实地考察,代表们感触良多,在调研座谈会上纷纷建言:一是要加强责任体系建设,明确源头分类、分类运输、分类处置三大责任,树立生产者责任理念,研究完善相应的奖惩制度,以垃圾分类为契机,推动城市文明迈向新的高度。二是要加强包装物立法,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规定生产者设立包装废物处置基金,引导生产厂商主动回收自己的包装产品,从源头上减少和控制过度包装。三是要加强社会治理,垃圾源头分类需要居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应将垃圾分类工作上升到社会治理的高度,引导市民定时定点投放,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在机制约束下,使垃圾分类转变为市民的日常生活习惯。四是要加强新工艺、新技术、新模式运用,加大科研投入和财税政策扶持,引导鼓励各类市场主体进行自主创新,提高现有末端处理企业的达标标准和运作效能,同时将智能回收和资源化利用产业拉动起来,形成规模化和产业链效应,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五是要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合力,对接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全链条,系统建设相关设施,统筹推进垃圾处置场所和设施的共建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垃圾分类减量需要政府、市场、社会的高度协同,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目前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正在推进生活垃圾管理立法工作,下一步课题组将形成调研报告,提交市人大常委会,支持市人大立法和全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工作。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