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92年“老字号”茶室换新颜
东方网8月30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留声机、老茶壶、菜名字画,讲述着老上海的故事;彩绘玻璃、卷铁窗花、梅花瓶,洋溢着浓浓的西关风情。近日,有着92年“底蕴”的上海第一家文化沙龙———“新雅茶室”回归沪上,以一席上海风情,将岭南与海派风格相融,演绎中式风格的新时尚。
为什么说这是上海第一家“文化沙龙”?有多部以郁达夫和王映霞的爱情为题材的传记文学,都不约而同将郁、王初次订交的地点定为南京路上的“新雅茶室”。说郁达夫在早年留日同窗孙百钢家偶遇王映霞,当即产生好感,坚邀孙氏夫妇与第一次见面的王映霞同赴南京路“新雅”用餐,并从此开始了对王映霞的热烈追求,在文坛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新雅茶室”最早在1926年,开设于四川北路虬江路,是上海最早的文化沙龙。规模并不大,只一间单开间两层楼的广东茶室,但由于它闹中取静,加上店主南洋归侨蔡建卿在经营上吸收了欧美咖啡馆的某些做法,不仅供应清茶和广东点心,还兼营咖啡、可可、汽水和西点蛋糕,尤其是装潢格调的高雅和餐具消毒的可靠,更是吸引了现代作家中不少爱坐茶室、咖啡馆的年轻人,如戴望舒、叶灵风、邵洵美、刘呐鸥、朱维基、张若谷、林微音、黄震遐、傅彦长等。
据说第一位发现“新雅”并在作家圈内广为揄扬的是林微音。这位海派男作家,与京派女作家林徽音仅一字之差,且字形又十分相似,以至于“不敢掠人之美”的京华才女不得不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林徽因”。
有趣的文人传说留在历史印记里,如今,“新雅茶室”重回南京路,在“老字号”新雅粤菜馆的二楼,以一席花砖、花窗、花隔段,老式银器餐具,老菜单和老照片……唤起不少“老克勒”和新“海派”对本埠餐饮的记忆。找一个午后,笃定闲坐,雅致、瑰丽的红木器具中盛放广式茶点若干,旖旎而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