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市民阅读状况分析报告》出炉
2018-8-29 9:21:00发布96次查看
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委托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市民阅读调查”课题组实施的《2018上海市民阅读状况分析报告》日前出炉。这是本市就此专题连续进行的第七次调查。报告显示,去年上海市民平均阅读量为7本,“7-8岁”市民的平均阅读量为7.95本,上海市民的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在全国处于前列水平。
总体来看,纸质图书的消费意愿比较稳固,超过三分之一的市民仍对这一文化消费有着较大的意愿。愿意在一年内为购买纸质图书支出50元以上费用的调查对象比例达76.45%,比去年增加了0.57个百分点,为历年来最高。上海市民在一年中自费购买纸质图书的支出排在前四位的分别为“101-200元”、“51-100元”、“201-500元”、“20元以下”;与去年相比,“101-200元”、“51-100元”、“201-500元”、“1000元以上”比例有所上升。
近五年来,愿意出钱购买数字出版物的比例连续上升,阅读者接受付费数字阅读成为趋势。报告显示,“只看免费的”、“20元以下”和“100元以上”排在购买数字出版物支出选项的前三位。往年“只看免费的”比例一直超过其他消费项目总和,今年为47.03%,首次出现比例低于50%。
尽管数字阅读对纸质阅读产生一定冲击,但阅读纸质图书的优势趋向稳定。在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的时间分配上,“纸质阅读>数字阅读”已连续七年高于“数字阅读>纸质阅读”。与往年略有不同的是,今年“数字阅读>纸质阅读”比例略有回升,这是数字阅读逐渐走高的讯号。每天阅读纸质图书的时间连续6年首选在“15-30分钟”和“0.5-1小时”两个时间段。今年的新变化是每天阅读时长在“1-2小时”的位次由上一年度的第五位上升到第三位。
上海市民在喜好的图书种类选择上数年来基本稳定:“文学”、“历史”、“日常生活”、“心理”和“经济/管理”从2012年以来基本稳居前五位。“使用数字设备进行阅读”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时事新闻及其背后的深度评论、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令心情放松的娱乐消息等。数字阅读中,“专业资料”和“学习资料”的位次和占比持续提升且不断增长,说明数字阅读的领域在不断扩展。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