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708090 从企业里走出来的"明星舞团"
2018-8-29 9:14:36发布99次查看
据嘉定区消息,年龄跨度大,是708090舞团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在这个舞团中,有40多岁的70后,也有20多岁的90后,最近,团里又加入了十多岁的00后。
“708090舞团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9个年头。”队长廖琼告诉记者,“大家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因为舞蹈这个共同的爱好,让我们走到了一起。”
廖琼,湖南人,今年45岁,揣着务工挣钱的梦想,在嘉定新城打工。和其他外来务工人员不同的是,她特别喜欢跳舞,更喜欢编舞,舞蹈是她生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008年年底,廖琼就职的公司举办年会,她带着公司里的一批外来务工者第一次走上舞台,为同事们跳舞。2009年,公司成立了舞蹈队,由廖琼担任队长。成立之初,舞蹈队的7名成员,有70后、80后,还有90后,他们就给舞蹈队起了个“708090”的名字。自此,只要公司有活动,708090就走上舞台跳民族舞,跳现代舞,跳街舞,跳“迈克尔·杰克逊”,而跳得最多的,就是廖琼自编自创的舞蹈。
没有排练场地是摆在舞团面前最大的难题。于是,公司前台、食堂、广场,全变成了队员们排练的好地方。没有大镜子,就对着玻璃窗练习;没有音响设备,就把手机音量调到最大;没有专业指导老师,廖琼就跟着网络视频自己边学边创作。对舞团来说,廖琼既是队长,又是一名指导老师。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廖琼带领着舞团参加上海电视台举办的“全家都来赛”马陆赛区选拔赛,获得二等奖。而这次比赛,也让708090舞团从企业内部走入了市民的视线,也走进了镇文体中心的排练厅。
当镇文体中心的领导知道708090的困难后,立刻拍板:“没有地方,我们来想办法。音响不行,那就用我们的吧!”从那以后,每周一、三、五19点至21点,队员们就聚在文体中心的舞蹈房热辣辣地舞动起来了。镇文体中心又请来了老师对舞团进行专业辅导。
为了演出和比赛,队员们放弃旅游、延期返乡都成了家常便饭。队员王冬冬去年本想去张家界旅游,因为参加比赛,她再次爽约家人。今年年头,队员李伏秋订了机票回老家,因为临时的一场演出让她衡量再三后,最终决定改签机票,推迟返乡时间。“不能因为我一个人的原因,而让舞团的演出打折扣。”李伏秋当时这么对廖琼说。在李伏秋的影响下,今年暑假期间,14岁的女儿也加入了708090舞团,母女俩经常互相学习,切磋技艺。
如今,708090舞团不断地成长壮大,从最初的7名发展到如今的37名,其中男队员6名,00后队员3名。除了队员数量的翻倍增长以外,队员的训练服、表演服也越来越华丽,舞台经验越来越丰富,最可喜的是,舞团的表演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2012年,舞团进入了嘉定区舞蹈大赛十二强名单,荣获了“异乡风采”外来建设者才艺比赛优秀奖;2013年,参加首届市民文化节嘉定区舞蹈大赛获最具潜力奖;第十五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后,外国艺术家进社区搞活动,708090舞团又出现在舞台上,与美国、俄罗斯等国的芭蕾舞演员同台演出;2016年,获得嘉定区“沁美杯”街舞大赛总决赛三等奖;2017年,获得普陀区长征杯“谁是舞林高手”总决赛银奖。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