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金泽庙会、茭白叶编结等这些新增青浦非遗你了解吗

2018-8-28 17:51:30发布121次查看
  为进一步推进青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效保护和传承青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对青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充分研究、论证和专家评审的基础上,经区政府研究同意,决定将金泽民俗庙会等5个项目列入青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将徐泾江南丝竹等1个项目列入青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展代表性项目名录予公布。
金泽庙会
金泽民俗庙会主要由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的“廿八汛”和九月初九的“重阳汛”两大香汛组成。“廿八汛”源于东岳大帝的诞辰祭祀,“重阳汛”源于杨震(民间俗称杨老爷)的诞辰祭祀。香汛期间,进香船只停满大小河道,各庙香火旺盛,街道、庙会场人山人海,除了信众的祭拜和神灵出游等信仰活动外,演戏、宣卷、唱神歌、打莲湘、舞龙、舞狮等各种民间娱乐活动汇集,各地来赶庙会的小商小贩,遍及大街小巷。形成了集信仰、娱乐、商贸于一体的盛大民俗庙会。
历史上,金泽地区信仰活动频繁,每逢“佛诞”,佛教徒至庵堂烧香拜佛,祈求五谷丰登、延年益寿。每逢初一、月半,在本村或附近庙宇烧香拜神,祈求逢凶化吉。据清道光十一年(1831),镇人蔡自申修纂的《金泽小志》记载:“东岳神赛会,每年三月二十八日、九月初九日两举。远近村农为一日之游,由来已久。”可知,东岳庙在清末已形成大型庙会。如果依据颐浩禅寺和东岳庙的建造年代推断,金泽庙会的开始年代最早可追溯到宋元年间。
练塘茭白叶编结制作技艺
有着数万亩低洼田的青浦练塘,地处太湖流域盆底,是浦江上游受保护的水源地域,水质优良。为了保护水源,聪明而又勤劳的练塘人把废弃的茭叶开发成具有高附加值的工艺品,成批出口海外。
上世纪末,一位来到练塘的日本商人提及,在日本一些地区,有用蒲草做纪念性工艺品的习俗。机智的练塘人立刻联想到鲜绿芳香、硬爽挺刮又可折的茭白叶,于是向日本商人提出用茭白叶替代蒲草做工艺品的建议。这家名为“绿色工艺品编织公司”的企业便成立了,编织出的第一批茭白叶工艺品投放到日本市场后被一抢而空。
近年来,他们还专门请来了设计师,每年都推出新样式,编织品种可达上千种。
庆号习俗
在练塘,“庆号”是一件隆重、严肃的事情。由村里两名德高望重的长辈做“行头”来牵头,把本村到了十五、六岁的男性小青年召集在一起。每个参与“庆号”的小青年,首先要取一个与“辈”字有关的新名字,如“龙”字辈、“明”字辈、“良”字辈、“昌”字辈等等,突出原班弟兄的情谊。等新名字全部敲定了,就去找“行头”商量“庆号”议程了。
等到“庆号”庆典日,大家共同出资,到镇上买来鸡鸭鱼肉大菜、烟酒,还有香烛,最重要的还要买一个猪头,厨师是村里会烧菜的村民。等到中午时分,“行头”一声令下,厢屋正中的八仙桌上摆放着猪头、原鸡、原鱼,点上香烛,由行头主持,“庆号”弟兄们一字儿排开,先拜天地,后拜长辈,“庆号”弟兄们拿起一小盅酒对着大家的面一饮而尽,这时,“庆号”的新名字正式叫开了,仪式结束后,“行头”们就带着“庆号”弟兄们落座喝酒,边喝酒边提醒小青年们今后的注意事项。
中饭酒吃好了,戏班子也过来了。在演出前,“行头”们还要在台上当着观众的面,郑重地宣读“庆号”告示中的名单。
童天和药号膏方文化
童天和国药号,与上海童涵春堂同宗,开设在朱家角大新街60号。该店历史悠久。清光绪三年(1877年)重修金字招牌,该店秉承童氏百年传统,采办地道药材,选用历代验方,自制各种药丸、膏、丹、散,饮誉四方。
徐泾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是流行于江苏南部、浙江西部和上海地区丝竹音乐的统称。因乐队主要由二胡、扬琴、琵琶、三弦、秦琴、笛、箫等丝竹类乐器组成,故名。江南丝竹抒情优美,风格清新流畅。乐曲多来自民间婚丧喜庆和庙会活动的风俗音乐,有的是长期流传于民间的古典曲牌。
徐泾汤炒制作技艺
汤炒,又称开炒、热炒,是徐泾当地婚丧嫁娶必不可缺的菜肴。不起油锅,将几样原料放入事先熬制的高汤中,几分钟后勾芡,即起锅装盆。听来简单,每一步都需功夫:荤素搭配的原料囊括山珍海味,吊汤的制作又分高汤和清汤,勾芡助味、保证脆嫩、突出主料、增加色泽,配合得当的翻勺手艺,这一道菜才算圆满。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